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作品,名为《送窦叔向》。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的情怀。
“楚客怨逢秋”,开篇即以“楚客”自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哀愁和不满,"怨逢秋"则是借用古人词语,意指秋天来临,时间流逝,感慨万分。接下来的“闲吟兴非一”,则透露出诗人在闲适中寻找灵感,不仅仅是一种情绪。
“弃官守贫病”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现状,是一种放弃功名利禄,甘愿过上清贫自守的生活。"作赋推文律"则显示出即使在隐居中,诗人仍然不忘文学创作,并且追求着更高的艺术境界。
“樵径未经霜,茅檐初负日”两句,生动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象。"樵径"是指采樵的小路,而这条小路尚未被秋霜覆盖,显得格外宁静;“茅檐初负日”,则形容草屋的屋檐刚好沐浴在初升的阳光之中。
随后,“今看泛月去,偶见乘潮出”两句,诗人通过对月亮和海潮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泛月"即是漂泊于世的意象,而"乘潮出"则有着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意味。
最后,“卜地会为邻,还依仲长室”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居所的期待,以及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卜地"是占卜选址,以确定将来定居之处;“还依仲长室”,则是希望能够像古代隐逸那样,有一片自在的生活空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对世俗功名淡然,追求精神自由和艺术创作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