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群公龙冈寺泛舟

汉水天一色,寺楼波底看。

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

映酒见山火,隔帘闻夜滩。

紫鳞掣芳饵,红烛然金盘。

良友兴正惬,胜游情未阑。

此中堪倒载,须尽主人欢。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汉水与天空同为一色,寺楼在水波下显得尤为壮观。
暮色中钟声回荡长空,月亮升起,孤舟上寒意袭人。
杯中酒映照出远处山火闪烁,隔着帘幕听见夜晚沙滩上的水流声。
鱼儿争抢芳香的钓饵,红色的蜡烛照亮了金色的盘子。
好友们的兴致正浓,这美妙的旅行情感还未消散。
这里适合畅饮至醉,应当尽情享受主人的盛情款待。

注释

汉水:指汉江,中国中部的一条主要河流。
天一色:形容水天相接,颜色融为一体。
寺楼:寺庙中的高楼。
波底:水下的意思,这里形容视角从水面下往上看。
钟鸣:寺庙的钟声。
长空夕:傍晚的广阔天空。
月出:月亮升起。
孤舟:孤独的小船。
寒:此处指环境清冷,也含心情之寂寥。
映酒:酒中倒映出的景象。
山火:山中燃烧的火光,可能指自然现象或人为篝火。
隔帘:通过窗帘的缝隙。
夜滩:夜晚的河滩,水流声音清晰可闻。
紫鳞:形容鱼的鳞片色彩斑斓。
掣:拉、拽,这里指鱼儿抢食的动作。
芳饵:香饵,钓鱼用的诱饵。
红烛:红色的蜡烛。
然:通'燃',燃烧。
金盘:贵重的盘子,可能指宴会上使用的餐具。
良友:好朋友。
兴正惬:兴趣正浓,心情非常愉悦。
胜游:美好的游览。
情未阑:情感没有结束,依然沉浸在其中。
堪倒载:值得放肆畅饮,直至醉倒。
须尽:应该尽情地。
主人欢:主人的热情招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闲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寻得一份超然物外的快乐。开篇“汉水天一色”展现了广阔的水天相连,给人以无垠的感觉。紧接着,“寺楼波底看”则是从水面仰望寺庙,既描绘了景致,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

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这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凉意,还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中的感受。钟声在空中回荡,月亮照耀着孤独的小船,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映酒见山火,隔帘闻夜滩”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这里的“山火”可能是指远处山上的灯火或是秋天放牧时的火光,这与“映酒”的温馨形成鲜明对比,而“隔帘闻夜滩”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接下来的“紫鳞掣芳饵,红烛然金盘”描绘了宴席上的景象,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奢华,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赞美。

“良友兴正惬,胜游情未阑”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愉悦心境,以及对这次游历的满足。最后,“此中堪倒载,须尽主人欢”则强调了诗人希望把这份美好的时光完全享受下去,以满足主人的喜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浓郁的情感,展现了一场山水间的宴会,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人生一刻之欢的珍视。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骊姬墓下作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佐郡已三载,岂能长后时。

出关少亲友,赖汝常相随。

今旦忽言别,怆然俱泪垂。

平生沧洲意,独有青山知。

州县不敢说,云霄谁敢期。

因怀东溪老,最忆南峰缁。

为我多种药,还山应未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

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

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

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

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

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

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

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

星当觜参分,地处西南僻。

陡觉烟景殊,杳将华夏隔。

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

始知德不脩,恃此险何益。

相公总师旅,远近罢金革。

杜母来何迟,蜀人应更惜。

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

二友华省郎,俱为幕中客。

良筹佐戎律,精理皆硕画。

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

圣朝无外户,寰宇被德泽。

四海今一家,徒然剑门石。

形式: 古风

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秦山数点似青黛,渭上一条如白练。

京师故人不可见,寄将两眼看飞燕。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