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

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

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

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

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

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

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

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

星当觜参分,地处西南僻。

陡觉烟景殊,杳将华夏隔。

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

始知德不脩,恃此险何益。

相公总师旅,远近罢金革。

杜母来何迟,蜀人应更惜。

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

二友华省郎,俱为幕中客。

良筹佐戎律,精理皆硕画。

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

圣朝无外户,寰宇被德泽。

四海今一家,徒然剑门石。

形式: 古风

翻译

不明了开天辟地初,这座山由谁分开裂?
两面悬崖仿佛靠天站立,万丈深渊自地面劈开。
云朵飞升也触不到山顶,鸟儿飞过难以穿越峭壁。
快马加鞭怕山岩崩塌,独行小道忧虑路太窄。
天亮时大地依旧昏暗,正午时太阳才短暂赤红。
三伏天里也寒气凛冽,五丁开道的痕迹峻峭险峻。
随时间忽而开放忽关闭,时而顺从时而抗拒坚固。
气势磅礴跨越岷山峨眉,巍然盘踞限制着边远部族。
星辰对应觜参二宿划分,地理位置偏于西南角落。
猛然间觉得景色迥异,遥远地将中原隔绝开来。
刘备昔日遭遇颠覆之灾,公孙述也曾战败失势。
这才明白不修德行,仅凭天险有何益处。
丞相统领大军,远近停止了战争。
杜甫为何来得这样迟,蜀人应该更加珍惜。
暂时放下绘画构思,少许运用治国策略。
两位朋友在朝中为官,同在军营中担任幕僚。
他们的好计谋辅助军纪,精深的道理皆是高明规划。
高妙的文章源自诗经楚辞,深奥的学问探究幽深奥秘。
圣明的朝廷没有对外的门户,天下都沐浴着皇恩浩荡。
四海之内如今亲如一家,剑门关的石头徒然存在。

注释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演化。
开坼:分开,裂开。
倚天立:形容极高,仿佛依靠着天空站立。
万仞:形容极高的样子,仞是古代长度单位。
速驾:快速驾车,比喻急行。
岩倾:山岩崩塌。
单行:独自行走的小路。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停午:正午时分。
凛凛:寒冷的样子。
巉巉:形容山石险峻不平。
五丁:传说中的五个力大无穷的人,此处指开山辟路的壮举。
顺逆:顺应或违背(自然规律)。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代指四川的高山。
蛮貊:古代对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觜参:星宿名,觜宿和参宿,古代用以划分天文区域。
西南僻:地理位置偏远于西南。
陡觉:猛然感觉。
杳将:远远地,隔绝地。
刘氏:指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
公孙:指公孙述,东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军阀。
德不脩:不修养德行。
金革:兵器和甲胄,借指战争。
杜母:指杜甫,因其关心民间疾苦,有‘诗史’之称,故有此誉。
华省郎:华丽的官署中的官员,这里指两位有才华的朋友。
幕中客:军中参谋或幕僚。
戎律:军纪,军事法规。
硕画:宏伟的计划,卓越的策略。
诗骚:《诗经》和《离骚》,代表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
讨赜:探索深奥的道理。
外户:比喻国家的边境。
德泽:恩德与润泽。
徒然:枉然,白白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雄伟险峻的山川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开头几句“不知造化初, 此山谁开坼。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神秘与威力,也映射出诗人面对未知和宏大的自然力量时的心态。

随后的“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则形象地表达了山峦的险峻与行旅之艰辛,这些描述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困顿。

接着,“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这些句子通过对光线、温度和时间的描述,增强了山区环境的孤寂与严酷之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感受。

“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这些句子则是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力量的进一步描绘,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于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无奈感受。

“星当觜参分,地处西南僻。陡觉烟景殊,杳将华夏隔。”这里通过对星辰位置和地域特征的描述,强化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身处边远之地的孤独感受。

“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始知德不脩,恃此险何益。”这几句则是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功业无常、山河易改的感慨。

“相公总师旅,远近罢金革。杜母来何迟,蜀人应更惜。”这里通过提及军事行动和个人经历,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哀叹。

“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这一句则是诗人对于当前形势的思考和对未来出路的探寻。

最后,“二友华省郎,俱为幕中客。良筹佐戎律,精理皆硕画。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这里提及了与诗人关系密切的两位朋友,以及他们共同在军中担任幕僚、处理军务的情况,同时也赞美了朋友们的文学才能和学问。

“圣朝无外户,寰宇被德泽。四海今一家,徒然剑门石。”结尾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统一盛世的颂扬,以及对国家安定、四海为家的理想。最后一句“徒然剑门石”则是一种无奈的情感抒发,可能是因为个人处境与国家大势之间的矛盾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一首集山水田园诗、史诗、抒情诗于一体,内容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秦山数点似青黛,渭上一条如白练。

京师故人不可见,寄将两眼看飞燕。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万里桥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

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

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

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来夷獠乡。

吾友不可见,郁为尚书郎。

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

渺渺云智远,幽幽海怀长。

胜赏欲与俱,引领遥相望。

为政愧无术,分忧幸时康。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下外江舟怀终南旧居

杉冷晓猿悲,楚客心欲绝。

孤舟巴山雨,万里阴台月。

水宿已淹时,芦花白如雪。

颜容老难赪,把镜悲鬓发。

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

敝庐终南下,久与真侣别。

道书谁更开,药灶烟遂灭。

顷来压尘网,安得有仙骨。

岩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