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篱根宿草已陈陈,谁护蕉红到此晨。
雪里寸丹长似旧,人间万绿未知春。
翻经曾识观身法,乞种亲为土地神。
孤负晚风生酒兴,维摩示疾不沾唇。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红蕉(其一)》。诗中通过描绘红蕉的生长环境和它的美丽,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篱根宿草已陈陈,谁护蕉红到此晨。" 这两句设定了一个静谧幽深的场景,其中“篱根”指的是围墙根部,“宿草”则是积累的枯草,共同描绘出一种时间久远、物是人非的情景。"谁护"表达了一种无人照看的孤独感,而"到此晨"则暗示了诗人对这份静谧的欣赏。
"雪里寸丹长似旧,人间万绿未知春。"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红蕉在严寒中的坚韧生长和它独特的美丽。“雪里寸丹”形象地表达了红蕉在雪中仍能保持其颜色的坚强生命力,而“人间万绿未知春”则是通过对比其他植物尚未觉醒的状态,来衬托红蕉早已苏醒的独特之美。
"翻经曾识观身法,乞种亲为土地神。" 这两句诗意在表达诗人想要通过修行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翻经”指研读佛经,“曾识观身法”则是对一种冥想方法的回忆,而“乞种亲为土地神”则表明了诗人希望能成为守护这片土地的神灵,体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宗教情怀。
"孤负晚风生酒兴,维摩示疾不沾唇。" 这两句诗意在表现诗人的独处感受和对生活中小乐的珍惜。“孤负晚风”描绘出一个人的夜晚场景,“生酒兴”则是说晚风激发了饮酒的情趣。而“维摩示疾不沾唇”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有饮酒的冲动,但由于身体抱恙而不得不抑制这种欲望,表现了一种自我克制和对健康的关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红蕉生长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互动,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佛教修养。
不详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山花山草杂前陈,谁解芬芳霰雪晨。
红菡萏肥如欲焰,绿玲珑卷过于春。
化工有意怜丘壑,老我无诗泣鬼神。
待唤曲生相暖熟,雨晴禽哢是歌唇。
欲将春睡了春閒,谁遣杨花点暮颜。
世事不如眠白堕,人情何啻抵黄间。
茫无措手句中句,悔已噬脐山外山。
蚤晚定编长庆集,并教传写落乌蛮。
不奈花时两手閒,共携诗砚对孱颜。
江南江北音书外,春去春来杨柳间。
骑鹤重寻烟雨句,征鸿欲没夕阳山。
百年风物一杯酒,叹息人间两触蛮。
客愁聊以酒防闲,非复春风桃李颜。
北望未忘诸老在,中兴已是百年间。
非无烟雨无奇语,自有乾坤有此山。
杨柳岂知兴废事,夕阳依旧舞腰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