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海淀题石上

棱棱碧山骨,奇与巧兼擅。

似经鬼斧斫,谁遣神鞭转。

主人国柱石,搜罗置亭院。

岩壑相蔽亏,峰峦互隐现。

云生莲势动,雨过苔文绚。

既藏宛委篇,亦竖韩陵片。

铿铿流赋响,铮铮答歌串。

生成补天物,五色不待鍊。

岫幌昼常开,磴道时独践。

会当逐灵槎,言归天汉畔。

岁旱望为霖,好作零陵燕。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石为题,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棱棱碧山骨”,以“棱棱”形容山石的峻峭,以“碧”字渲染其青翠欲滴的色彩,勾勒出山石的立体感和生命力。“奇与巧兼擅”则赞美了山石的奇特形状和巧妙布局,仿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接下来,“似经鬼斧斫,谁遣神鞭转”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石的形成过程描绘得生动有趣,既有自然之力的雕琢,又有神秘之力的推动,展现出山石形成的神秘与奇妙。

“主人国柱石,搜罗置亭院”一句,将山石比喻为主人的国柱石,不仅强调了山石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主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欣赏,将其置于亭院之中,供人观赏。

“岩壑相蔽亏,峰峦互隐现”描绘了山石间的错落有致,岩壑交错,峰峦起伏,景象丰富多变,富有层次感。

“云生莲势动,雨过苔文绚”则通过动态的云雾和静态的苔藓,展现了山石在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象,云雾缭绕,生机勃勃;雨后初晴,苔藓斑斓,色彩鲜明。

“既藏宛委篇,亦竖韩陵片”两句,以“宛委篇”和“韩陵片”借指古代文献和历史遗迹,暗示山石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增添了诗的深度和广度。

“铿铿流赋响,铮铮答歌串”描绘了山石与自然之声的和谐共鸣,山石仿佛能发出美妙的音乐,与鸟鸣、流水声交织成一首自然之歌。

“生成补天物,五色不待炼”以“补天物”比喻山石,暗示其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修补天地,象征着山石的崇高地位和非凡价值。

“岫幌昼常开,磴道时独践”描绘了山石间洞穴的明亮和登山小径的幽静,白天阳光普照,夜晚星光闪烁,登山之路虽崎岖但充满探险的乐趣。

最后,“会当逐灵槎,言归天汉畔”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宇宙奥秘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像神话中的仙人一样,乘着灵槎遨游太空,回归银河边。

“岁旱望为霖,好作零陵燕”则是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希望在干旱之年能降下甘霖,滋润大地,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零陵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融入了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层面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184)

张家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圯上怀留侯

楚楚韩公子,意气何慨慷。

破产结壮士,愤此宗国亡。

往往感异人,出身为连□。

惜哉博浪椎,不获摧嬴秦。

既谢沧海君,还过圯桥旁。

仙人黄石公,素书发秘藏。

遂揖隆准公,长驱入咸阳。

秦摧项亦蹙,托身亡何乡。

良则能用汉,非汉能用良。

至今钦英风,激烈动肝肠。

形式: 古风

与琼敷堂主人论诗

雅乐久不振,举世淫其声。

繁弦与急响,嘈杂难为听。

之子青莲后,山水寄幽情。

为我鼓瑶琴,指下清泠泠。

一曲犹未终,风泉满座生。

问君何能尔,近得师连成。

吾闻声音道,可以通神明。

靡曼不足耻,所贵在和平。

愿君终秘惜,勿为俗耳更。

形式: 古风

题虎丘慧日上人雪艇

闻师禅坐处,舟居却非水。

一叶破渺茫,高风继船子。

大地琉璃寒,消息梅花里。

谁知火宅中,清凉有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闻警

妖氛日以逼,天子正宵衣。

我武岂不张,荷戈常苦饥。

仰给在东西,民力亦已疲。

四郊复多垒,患不独东时。

寄言肉食者,大厦谁当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