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调相思引

侧侧轻寒到被池,玉凫烟重卷帘迟。

有谁怜惜,挨病过花时。

燕子泥香消永日,绿杨风软见游丝。

小栏红煞,无地著相思。

形式: 词牌: 相思引

鉴赏

这首《琴调相思引》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病中思人的凄美画面。

首句“侧侧轻寒到被池”,以“侧侧”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轻微而细腻的寒意,仿佛能感受到春寒料峭的气息。接着,“轻寒到被池”则将这种感觉具象化,寒气似乎已经渗透到了池水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玉凫烟重卷帘迟”一句,运用了“玉凫”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池中游动的水鸟,它们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缓缓移动,而“卷帘迟”则暗示了主人公因病或心情沉重而迟迟不愿拉开窗帘,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有谁怜惜,挨病过花时。”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对无人理解自己病痛和孤独的感慨,以及在美好春光中独自承受病痛的无奈。

“燕子泥香消永日,绿杨风软见游丝。”燕子衔泥筑巢,不仅为生活忙碌,也带来了泥土的香气,这香气在漫长的日子里陪伴着主人公。绿杨轻拂,微风中飘荡的游丝,既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也寓意着主人公内心的思绪随风飘散。

“小栏红煞,无地著相思。”最后一句点明了主题——相思。小栏杆前,红花盛开,却无法承载主人公满腔的相思之情,暗示了相思之深,无处安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其在病痛中的孤独与思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佳作。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

杏缬衬蝉纱,金匝深深护。

睡重香浓忍俊时,尽在无言处。

珊枕引芙蓉,转侧郎知否。

记取灯残欲曙天,帐外纤纤雨。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庆清朝

矮树欹桥,清溪绕屋,山居正日愔愔。

闲携小艇,敲门惊起幽禽。

笑指故人归也,竹梧留得一庭阴。

清荫外,乱书堆架,帘影沉沉。

漫忆薄田下噀,羡长贫奉母,乐事堪寻。

杨梅熟后,山鸟催送林檎。

醉里不知宾主,檐花细雨一灯深。

灯花落,暗闻松子,时堕琴声。

形式: 词牌: 庆清朝

南浦二首(其一)

秋色满江关,倦金门、又报五湖船具。

杨柳凤河滨,柔丝袅、偏是征帆难住。

凉飔忍俊,短篷斜趁新鸿度。

回首觚棱天际梦,都付暮云芳树。

共看水部归装,只琴囊画卷,烟霞伴侣。

山影到闲庭,缃帘底、消受鬓香眉妩。

蘋花一桨,载诗还访桃根去。

料得西窗同剪烛,却话蓟门风雨。

形式: 词牌: 南浦

南浦二首(其二)

帘重雨垂垂,到黄昏、又是晴期无准。

微醉更添衣,重篝腻、先到江南梅信。

扶头睡味,殢人依旧年时病。

多恐银荷灯照处,闲了水晶双枕。

梦中还问红楼,只纱窗、似雾琴弦微润。

燕子不归来,葳蕤琐、斜阁栏干秋影。

空阶点滴,漏声遥隔重门静。

为想禅床同听客,凋得几丝青鬓。

形式: 词牌: 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