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儿

落日古道傍,依依闻哭声。

云是田舍儿,垂髫才九龄。

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

饥寒夙所更,驱役不得停。

甫课南山樵,又督西畴耕。

早汲或至晏,夕舂恒达明。

曾何少懈怠,动辄遭笞刑。

斑斑肤无完,恍恍神不宁。

命也可奈何,怨辞安敢形。

但愿后母心,回慈念孤生。

迟我齿力壮,与母供使令。

余闻重叹息,为汝双涕零。

凭谁弦履霜,弹与汝母听。

形式: 古风

翻译

夕阳映照着古老的路边,隐约传来哭泣的声音。
那云彩像是田间的孩子,年纪还小,只有九岁。
他的生母早已去世,后母对他不再有感情。
他从小就经历过饥饿和寒冷,劳役不断,没有片刻休息。
他刚砍完南山的柴火,又要监督西边田地的耕作。
早晨打水有时会很晚,晚上舂米常常直到天明。
他从未懈怠,稍有不慎就会遭受鞭打。
身上伤痕累累,精神恍惚不安。
命运如此无奈,他的抱怨不敢表露。
只希望后母能回心转意,怜悯这个孤独的生命。
等我长大有力气,就侍奉母亲,让她颐养天年。
听到这些,我不禁深深叹息,为你流下了两行泪。
谁能用琴弦踏霜,弹奏给你的母亲听呢?

注释

傍:旁边。
哭声:哭泣的声音。
田舍儿:乡村孩子。
垂髫:儿童未束发,指年纪小。
没:去世。
复情:再有感情。
饥寒:饥饿和寒冷。
驱役:驱使劳作。
甫:刚刚。
课:督促。
南山:南山,泛指远处的山。
西畴:西边的田地。
晏:晚。
舂:捣米。
懈怠:松懈、懒散。
笞刑:鞭打。
恍恍:心神不定。
奈何:无可奈何。
形:表达出来。
孤生:孤儿。
齿力壮:长大有力气。
供使令:供人使唤。
余闻:我听说。
双涕零:两行眼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古道旁遭遇困境的小孩,他的生活艰辛,主要体现在幼小年纪便要承担起繁重的农活。田舍儿九岁丧父,后母对其冷漠无情,他饱受饥饿寒冷,每日早出晚归砍柴耕作,稍有懈怠便遭受鞭打。他的身体伤痕累累,精神疲惫,却不敢表达怨言。诗人黎廷瑞深感同情,希望后母能回心转意,待他如亲生,等他长大后再为母亲效力。诗人对孩子的悲惨境遇深感痛心,写下此诗,希望能有人以琴弦奏响这哀愁,让其母听见,以引起她的怜悯。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古代社会底层儿童的苦难生活,以及诗人对弱者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集陶句题吴雅翁心远堂

居止次城邑,性本爱丘山。

曲肱岂易冲,灵府长独閒。

秋菊有佳色,绿酒开芳颜。

羲农去我久,千里乃相关。

遥遥望白云,高操非所攀。

愿言蹑轻风,八表须臾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溪上桑叶萤食已既今年蚕事颇落寞

沿溪十亩桑,绿叶敷且腴。

朝采不盈筐,暮视唯空株。

乃知飞萤来,窃食无复馀。

汝饥既云餍,蚕饥当何如。

岂挟照书劳,我困正在书。

吃衣谚所笑,思炙计复虚。

僮奴日捕拾,囊献如囚拘。

尘编眊难睹,乾死气亦纾。

政尔可得尽,一笑清霜初。

清霜几时来,我亦寒无襦。

及时且封溉,勖哉为后图。

形式: 古风

鹏飞操

朝吾发兮海溟,夕吾抵兮天门。

鳞脱躯兮欲蜕,翮之起兮如云。

涛山涌兮雪浪,驾天风兮浩荡。

霓掩映兮霞蒸,倏横飞兮径上。

龙膢余兮凤来迎,帝下观兮环佩鸣。

逍遥游兮既极,澹河汉兮无声。

河汉无声兮有意,谁知之兮漆园吏。

桐之孙兮吏之魂,吏不语兮孙能言。

忘言兮且止,极吾思兮隐几。

春风菲菲兮杏坛花,春服翩翩兮沂水涯。

聊徜徉兮税驾,奚必之兮南华。

形式: 琴操

精卫行

微禽负大耻,劲气横紫冥。

口衔海山石,意欲无沧溟。

沧溟茫茫云正黑,涛山峨峨护龙国。

假令借尔秦皇鞭,驱令石头填不得。

布囊盛土塞江流,孙郎览表笑不休。

劳形区区雠浩渺,志虽可尚难乎酬。

蓬莱有人怜尔苦,劝尔休休早归去。

精卫精卫我亦劝汝归,沧海自有变作桑田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