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山砍下竹子制成觱篥,这种音乐原本来自龟兹之地。
流传到汉地后曲调变得奇特,凉州的胡人给我吹奏。
附近的人都为之叹息,远方的游子听到都泪水涟涟。
世人能听却不懂欣赏,它在疾风中自由自在地来去。
枯桑老柏间风声凄厉,如同九只雏凤嘈杂的鸣叫。
龙吟虎啸之声同时响起,万物的声音和百泉的流水应和着秋天。
突然又变成渔阳掺的调子,黄云蔽日,景象萧瑟。
仿佛又听见了杨柳春风,上林苑的繁花映入眼帘。
除夕之夜,明亮的蜡烛照亮高堂,一曲美酒,一声笛音。

注释

南山:指代南山。
觱篥: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龟兹:古代西域地区。
凉州胡人:指居住在凉州的胡人。
长飙:疾风。
九雏鸣凤:形容声音嘈杂。
渔阳掺:古曲名。
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岁夜:除夕之夜。
明烛:明亮的蜡烛。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觱篥(古代的一种乐器)的演奏,通过音乐的传播和变换,表达了诗人对音乐之美以及它唤起的情感共鸣。开篇提到南山截竹制成的觱篥,其乐源自龟兹(今新疆及中亚地区),流传至汉地,曲调奇特,令人耳目一新。凉州胡人吹奏此乐,更添几分异域风情。

接下来,诗人描写周围的人听后多有叹息,远方的客人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而世人虽然能聆听却不懂得欣赏,这种音乐如长风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枯桑老柏间的寒风,以及九雏鸣凤的啾啾声响,都是自然界中与龙吟虎啸相呼应的声音,而万籁百泉之声更是在秋季共同的背景下交织出的一首大曲。

诗人随后描述了一段突如其来的音乐转换,如同渔阳掺(一种古代乐器)般的演奏,黄云萧条,白日昏暗,但旋律又突然转变,如同春天杨柳旁的轻柔旋律,让人眼前一片繁花。

末尾,诗人设想在岁夜高堂之上,明烛如林,美酒一杯,与此曲声相随,此情此景,无不令人心醉。通过这首诗,李颀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厚情感,以及音乐跨越时空与文化差异所能达成的情感共鸣。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形式: 古风

宋少府东溪泛舟

登岸还入舟,水禽惊笑语。

晚叶低众色,湿云带残暑。

落日乘醉归,溪流复几许。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李兵曹壁画山水各赋得桂水帆

片帆浮桂水,落日天涯时。

飞鸟看共度,闲云相与迟。

长波无晓夜,泛泛欲何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咏张諲山水

小山破体闲支策,落日梨花照空壁。

诗堪记室妒风流,画与将军作勍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