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

江涛凋瘵后,远使发天都。

昏垫宸心及,哀矜诏命敷。

恤民驱急传,访旧枉征舻。

外镇藩条最,中朝顾问殊。

文皆正风俗,名共溢寰区。

已事方怀阙,归期早戒涂。

繁笳咽水阁,高盖拥云衢。

暮色生千嶂,秋声入五湖。

离歌犹宛转,归驭已踟躇。

今夕庾公意,西楼月亦孤。

形式: 排律

翻译

江上的波涛在灾病之后消退,远方的使者从京城出发。
皇帝的心忧及四海,悲悯之情通过诏书广泛传播。
为了抚恤百姓急忙传达命令,为探访故旧不惜枉驾舟船。
他们在外是镇守边疆的重臣,在朝中则是受咨询尊贵的官员。
他们的文章都能矫正风气,名声共同传遍天下。
事情办完正怀念朝廷,早早准备踏上归途。
众多的胡笳声在水阁边呜咽,高高的车盖在云中街道上簇拥。
暮色从千山万岭中升起,秋天的声音传入五大湖。
离别的歌声依然缠绵,归去的车马已经犹豫不前。
今晚我怀着庾公的情怀,西楼的月亮也显得孤独。

注释

江涛:江上的波浪。
凋瘵:灾病之后的衰败景象。
远使:远方的使者。
天都:指京城。
昏垫:比喻四方困苦。
宸心:皇帝的心。
哀矜:悲悯。
诏命:皇帝的命令。
敷:传播。
恤民:抚恤百姓。
急传:紧急传达的命令。
访旧:探访故旧。
枉征舻:枉驾舟船,形容不辞辛劳。
外镇:在外镇守的重臣。
藩条:边疆的法律、制度。
中朝:朝廷内部。
顾问:受咨询,受重视。
文:文章。
正风俗:矫正社会风气。
名:名声。
溢:充满。
寰区:天下。
已事:事情办完。
怀阙:怀念朝廷。
戒涂:准备道路,指准备归途。
繁笳:众多的胡笳乐器。
咽:呜咽,形容声音低沉悲伤。
水阁:建在水边的楼阁。
高盖:指高官的车盖。
云衢:云中的道路,形容高远。
暮色:傍晚的景色。
生:升起,出现。
千嶂:形容山峰众多。
秋声:秋天的自然声响。
离歌:离别的歌曲。
宛转:歌声悠扬,情感曲折。
归驭:归去的车马。
踟躇:犹豫不决,徘徊。
庾公:指东晋的庾亮,此处代指有高尚情怀的人。
西楼:诗中常指思乡或怀人的地点。
月亦孤:月亮也显得孤独,衬托人的孤独感。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使者远离家乡,执行国事的艰辛与孤独。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如“江涛凋瘵后”、“暮色生千嶂”、“秋声入五湖”,表达了作者对于使者的同情,以及对其所承担使命的认可。

“文皆正风俗,名共溢寰区”一句,显示了使者在遥远的地方仍然能够保持正确的行为规范,并且他的美好名声传遍了各个地区。这不仅是对使者的赞誉,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推崇。

“离歌犹宛转”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而“归驭已踟躇”则显示了使者内心对于归期的迫切期待。最后,“今夕庾公意,西楼月亦孤”一句,更增添了一份凄清与孤独感,使得读者对那位孤身一人在西楼下凝望明月的使者产生深深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远方使者的理解和尊敬,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遥远离别之痛的感慨。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顾渚行寄裴方舟

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

鶗鴂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繇来惯采无近远,阴岭长兮阳崖浅。

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

吴婉携笼上翠微,蒙蒙香㓨罥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

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

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

形式: 古风

偶然五首(其四)

隐心不隐迹,却欲住人寰。

欠树移春树,无山看画山。

居喧我未错,真意在其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

偶来中峰宿,闲坐见真境。

寂寂孤月心,亭亭圆泉影。

□□□满山,花落始知静。

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宿道士观

古观秋木秀,冷然属鲜飙。

琼葩被修蔓,柏实满寒条。

影殿山寂寂,寥天月昭昭。

幽期寄仙侣,习定至中宵。

清佩闻虚步,真官方宿朝。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