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松苍髯枝屈缴,失笑相惊在岩穴。
老翁手持绿玉杖,独立西风双鬓雪。
修然野服山家容,平生我亦怀高风。
彭泽归来入图画,真有人间靖节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松下老人图景。诗人以“古松苍髯枝屈缴”开篇,形象地勾勒出松树苍老而坚韧的姿态,仿佛其枝条弯曲如箭矢,充满了生命力与历史的沉淀。接着,“失笑相惊在岩穴”一句,巧妙地描绘了松林中的和谐与生机,老人与自然界的互动,增添了几分趣味和生动性。
“老翁手持绿玉杖,独立西风双鬓雪”进一步刻画了老人的形象,手持象征长寿与高贵的绿玉杖,独自站在秋风中,两鬓斑白,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淡泊。这种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修然野服山家容,平生我亦怀高风”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认同,穿着朴素的山居服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内心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这里不仅赞美了老人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彭泽归来入图画,真有人间靖节翁”将老人的形象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相联系,暗示老人如同陶渊明一般,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不仅赞美了老人的隐逸生活,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崇敬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下老人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与赞颂。
不详
亡羊奔奔,岂不有邻。子可闭门,亡羊不复。
去何自逐,身则非牧。
雾濛濛兮水漰漰,谓兄无行兮兄行。
不忍一失于邻而忍失厥身,虽然殒子之身兮,其亦如亡羊之邻。
敖耶学耶,为来往耶。衣之荼荼,冠膝膝耶。
何进趋之舒,不若退走之速耶。
虽终不吾听兮,犹无贻我嗟。
江之水兮东流,济欲济兮何由。
水浸浸兮滩露,暮涛下兮夜潦收。
舟不行兮推之于陆,力不足兮汗颜,行无由兮涂足。
时不逝兮奈何,归日暮兮涂远,去风高兮水波。
行踌躇兮伫望,聊逍遥兮永歌。
江之水兮东流,沿湍流兮望归舟。
舟来归兮何时,步芳洲兮濯足,陟南山兮采薇。
江风波兮日暮,望夫人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