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言事寄乡中亲友

急景苍茫昼若昏,夜风乾峭触前轩。

寒威半入龙蛇窟,暖气全归草树根。

蜡烬凝来多碧焰,香醪滴处有冰痕。

尺书未达年应老,先被新春入故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白天的景象急促又苍茫,仿佛黄昏提前降临,夜晚的寒风吹得如此干冷,触碰着窗前的屋檐。
寒冷的威力侵入了龙蛇冬眠的洞穴,而温暖却全部回归到了草木的根部。
蜡烛燃尽后凝结成碧绿的火焰,美酒滴落的地方留下了冰的痕迹。
书信还未送达,岁月已悄然老去,新春的气息已先一步回到了旧日的家园。

注释

急景:急促的时光,指白昼短暂。
苍茫:空旷无际的样子,形容景色迷茫。
昼若昏:白天像黄昏一样暗淡。
夜风:晚上的风。
乾峭:干燥而寒冷。
寒威:寒冷的威力。
龙蛇窟:比喻动物冬眠的洞穴,这里泛指地下深处。
暖气:温暖的气息。
草树根:草木的根部,喻指大地深处或生命力所在之处。
蜡烬:燃烧后的蜡烛余烬。
碧焰:绿色的火焰,这里形容蜡烛燃烧后的颜色。
香醪:美酒。
冰痕:冰的痕迹,此处形容酒滴因寒冷而结冰。
尺书:书信。
未达:没有送到。
年应老:时间过去,人也渐渐老去。
新春:新的一年,春天。
故园:旧日的家园,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到来时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将老的感慨。开篇“急景苍茫昼若昏”一句,便设定了一种暮色笼罩、天气阴沉的氛围,给人一种时间紧迫、光阴似箭的感觉。紧接着,“夜风乾峭触前轩”则生动地描绘了秋风凛冽,仿佛能撞击到行走者的马车前部。

“寒威半入龙蛇窟,暖气全归草树根”两句,通过对比冷与热的隐退和回归,强化了季节更迭的主题。这里的“龙蛇窟”、“草树根”象征着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潜藏和休眠。

接下来的“蜡烬凝来多碧焰,香醪滴处有冰痕”则展示了室内生活的景象,蜡烛燃烧的蓝色火焰与酒杯边缘的冰痕相映成趣,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生活之细腻和对寒冷季节的深刻体验。

最后,“尺书未达年应老,先被新春入故园”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尺素信件尚未来得及时,岁月匆匆已将使人步入老境,而新年的到来又提醒着他要回归家乡的旧园。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一种无奈感受,也是对家国情怀的一种深切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易老以及乡愁的复杂情感,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岁晚苦寒

地气寒不畅,严风无定时。

挑灯青烬少,呵笔尺书迟。

白兔没已久,晨鸡僵未知。

伫看开圣历,喧煦立为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收两京后还上都兼访一二亲故

离堂千里客,归骑五陵人。

路转函关晚,烟开上苑新。

天涯将野服,阙下见乡亲。

问得存亡事,裁诗寄海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早发洞庭

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

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

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

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早春

运行元化不参差,四极中华共一时。

正气才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

冰融大泽朝阳觉,草绿陈根夜雨知。

不信风光疾于箭,年来年去变霜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