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洞庭

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

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

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

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水面相接,天地间共同蕴含着秋天的气息。
抬眼望去没有平坦的大地,又怎会挂念那直钩钓鱼的闲情。
巨大的岸边传来孤独的钟声,一弯明月倒映在河中央。
回想起范蠡(鸱夷子)当年,正是在这里泛舟畅游。

注释

长天:广阔的天空。
广泽:广阔的水面。
二气:指天地或阴阳之气。
含秋:蕴含着秋天的气息。
举目:抬眼,放眼望去。
平地:这里指平坦的地方。
何心:哪里会有心情。
恋:留恋,挂念。
直钩:比喻单纯的、无心机的垂钓,此处可能暗指隐逸生活。
孤钟:单独的钟声,可能来自寺庙。
大岸:巨大的河岸。
片月:一弯月亮,形容月牙状。
中流:河流的中央。
却忆:回想起。
鸱夷子:范蠡的别称,春秋时期越国大夫,后辞官隐退,以经商闻名。
当时:那时。
泛舟:乘船游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诗人在清晨时分乘舟离去,洞庭湖的辽阔景色与内心的情感世界交织成篇。"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开阔而又有些萧瑟的秋日湖光,天空和水面相连,似乎可以感觉到那份淡淡的秋意。

"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则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求,他渴望着能在这般不平之地找到一片净土,"直钩"或许象征着一种理想中的完美和纯粹。

接下来的"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则是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孤独的钟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回响,而那轮明月则随着水流缓缓而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最后两句"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那个时候与朋友一起在洞庭湖上泛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和纯真的追求,以及对友情和美好记忆的珍视。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早春

运行元化不参差,四极中华共一时。

正气才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

冰融大泽朝阳觉,草绿陈根夜雨知。

不信风光疾于箭,年来年去变霜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朱秀才庭际蔷薇

绣难相似画难真,明媚鲜妍绝比伦。

露压盘条方到地,风吹艳色欲烧春。

断霞转影侵西壁,浓麝分香入四邻。

看取后时归故里,庭花应让锦衣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江州送李侍御归东洛

独乘骢马去,不并旅人还。

中外名卿贵,田园高步闲。

暮春经楚县,新月上淮山。

道路空瞻望,轩车不敢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自缙云赴郡溪流百里轻棹一发曾不崇朝叙事四韵寄献段郎中

激箭溪湍势莫凭,飘然一叶若为乘。

仰瞻青壁开天罅,斗转寒湾避石棱。

巢鸟夜惊离岛树,啼猿昼怯下岩藤。

此中明日寻知己,恐似龙门不易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