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朝奉

散尽黄金为买书,时人笑我太痴愚。

一朝有子如尧叟,何处无人说老苏。

可谓死而无憾者,孰云文不在兹乎。

渊明地下闻君葬,也散黄花作泪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我散尽财富只为买书,世人嘲笑我过于痴迷。
一旦有了像尧那样的儿子,谁还会不说我像老苏一般贤能。
这可以称得上死而无憾的人,谁还说文章不全在这呢。
陶渊明地下有知,听说你埋葬他,也会洒下菊花之泪。

注释

散尽:全部用完。
黄金:财富。
买书:购买书籍。
时人:当时的人。
笑我:嘲笑我。
太痴愚:过于痴迷。
一朝:有一天。
尧叟:像尧那样贤德的老人。
何处:哪里。
无人:没有人。
说老苏:称赞我像老苏一样。
可谓:可以说。
死而无憾:死而无悔。
者:的人。
孰:谁。
文:文章。
兹:这里。
渊明:陶渊明。
地下:在地下。
闻:听说。
君:你。
葬:埋葬。
散黄花:洒下菊花。
泪珠:眼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迪的作品《挽文朝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书籍极度热爱和追求知识的诗篇。

首句“散尽黄金为买书”,直接了当地表现出诗人不惜一切代价收集书籍的决心,通过将黄金与书籍相比,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其价值观的偏重。

接着,“时人笑我太痴愚”则透露出诗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孤立无援,他的行为被认为是愚蠢的。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的追求,反而在他看来,能够有子孙继承其学问与理想,便足以证明其所为不虚。

“一朝有子如尧叟,何处无人说老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后代子孙的期望,以及希望自己的学术成就能被后世传颂。其中,“尧叟”指的是古代圣君尧舜,象征着理想中的完美统治者;“老苏”则是苏轼,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文丞相”,诗中通过提及他来强调自己追求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最后,“可谓死而无憾者,孰云文不在兹乎。渊明地下闻君葬,也散黄花作泪珠”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追求知识、传承文化的自我肯定。他认为如果能将所学传授给后代,即使死去也无憾事。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他对于那些不理解他价值观的人的悲哀,通过“黄花”和“泪珠”的意象来强调这种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知识、文化的极致追求,以及面对世俗非议时坚持自我信念的决心。

收录诗词(5)

李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灵岩

灵岩山势异,金地景难穷。

塔影遮层汉,钟声落半空。

千峰罗雉堞,万仞耸屏风。

飞鹤来清窦,刳鱼挂古桐。

名曾参四绝,封合亚三公。

势彻河壖远,形差岳镇雄。

仙闾邻峻极,日观伴穹崇。

邃洞连蓬岛,重峦凿梵宫。

望应销俗虑,登喜出尘笼。

献寿嵩衡并,分茅海岱同。

艮方标出震,午位对升中。

岚滴晴烟碧,崖铺夕照红。

巍峨齐太华,奇胜敌崆峒。

鍊句共诗客,模真怯画工。

天孙分怪状,神化结全功。

吟赏慵回首,云泉兴愈隆。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日烘丽萼红萦火,雨过菖条绿喷烟。

形式: 押[先]韵

金紫岩

百尺云岩道院边,晓钟疏磬思悠然。

荷间酌酒和清露,石上题诗染翠烟。

半岭泉鸣通古涧,数家秋尽隔寒川。

西风似欲吹人起,去逐骑鲸汗漫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张叔夜挽诗二首(其二)

命世文章伯,鸿枢柱石臣。

殒身因卫社,嗣德岂无人。

丹旐西原路,輀车万里春。

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