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酬复言和前篇

经过二郡逢贤牧,聚集诸郎宴老身。

清夜漫劳红烛会,白头非是翠娥邻。

曾携酒伴无端宿,自入朝行便别春。

潦倒微之从不占,未知公议道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经过两个郡县时遇到了贤明的地方官,他召集了众位青年才俊设宴款待我这老人。
在这清静的夜晚,红烛虽照亮了聚会,却显得我白发苍苍,与青春美丽的女子格格不入。
曾经带着酒友无目的地留宿,自从踏入朝廷为官后便匆匆告别了春天般的生活。
我这一生潦倒,从未占过别人的便宜,不知道世人会议论我是怎样的人。

注释

二郡:两个郡县。
贤牧:贤明的地方官。
诸郎:众位青年才俊。
老身:我,谦称自己年老。
清夜:清静的夜晚。
漫劳:空费,这里指不必要的操劳。
红烛会:红烛照亮的聚会。
白头:白发,指自己年老。
翠娥:美貌的女子,这里泛指青春。
曾携:曾经带着。
酒伴:酒友。
无端宿:无目的地留宿。
朝行:朝廷官员的行列,这里指做官。
潦倒:失意,困顿。
微之:作者自称,这里是谦称。
从不占:从未占便宜,行为正直。
公议:公众的议论,社会舆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再酬复言和前篇》。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情景和个人情感。

“经过二郡逢贤牧”,这里“贤牧”指的是品德高尚、管理有方的地方官员或领导者,“逢”意味着偶遇,表明诗人在旅途中不期而遇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聚集诸郎宴老身"则显示了这位贤牧对待客人的热情款待,以及诗人自身的年迈体态。

“清夜漫劳红烛会”,描绘了一场持续到深夜的酒会,诗人与朋友们围坐一堂,点燃着红色的蜡烛,共同享受这难得的美好时光。"白头非是翠娥邻"则是一种自嘲之辞,翠娥是传说中的仙女,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已白发苍苔,但心态依旧年轻。

“曾携酒伴无端宿”,这里诗人回忆起与朋友们一起饮酒到深夜,不知不觉间便留宿在那儿。"自入朝行便别春"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转眼之间又是一季春去。

“潦倒微之从不占”,这里诗人表明自己对于未来没有过多的考虑和计较,生活的态度显得淡然和随遇而安。"未知公议道何人"则是对外界评价自己的无所适从,似乎也在等待着社会或他人的评说。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哲学。元稹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因持壁州鞭酬谢兼广为四韵

枕截文琼珠缀篇,野人酬赠壁州鞭。

用长时节君须策,泥醉风云我要眠。

歌眄彩霞临药灶,执陪仙仗引炉烟。

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期在此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刘颇诗

一言感激士,三世义忠臣。

破瓮嫌妨路,烧庄耻属人。

迥分辽海气,闲蹋洛阳尘。

傥使权由我,还君白马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华岳寺

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

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东还。

暝驱羸马频看堠,晓听鸣鸡欲度关。

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戏酬副使中丞见示四韵

莫恨暂櫜鞬,交游几个全。

眼明相见日,肺病欲秋天。

五马虚盈枥,双蛾浪满船。

可怜俱老大,无处用闲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