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常醉眠庵

渊明喜閒放,自号葛天民。

我眠君且去,人谓此语真。

无机物莫猜,鸥鸟犹狎驯。

欲眠何遣客,一念已生尘。

岂如庞德公,相对忘主宾。

陈生性嗜酒,大白举浮身。

众中时酣卧,常贮满腹春。

澒洞更何物,知容几辈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陶渊明喜好悠闲自在,给自己起了个号叫葛天民。
我睡觉你先离开,人们都说这话确实如此。
无需猜测无机的世界,连鸥鸟也亲近随和。
想睡觉怎么还会留客人?一旦念头生起,就已染上尘世纷扰。
哪像庞德公那样,与人相对忘了主客之分。
陈生生性酷爱饮酒,常常举杯畅饮直到全身飘浮。
在人群中他时常醉卧,满腹都是春天般的欢乐。
这浩渺的天地间还能容纳多少人,谁能说得清呢?

注释

渊明:陶渊明。
自号:给自己起的号。
眠:睡觉。
去:离开。
无机物:无生命的事物。
猜:猜测。
鸥鸟:海鸥。
狎驯:亲近随和。
庞德公:东汉隐士。
忘主宾:忘记主客之分。
陈生:虚构人物。
嗜酒:酷爱饮酒。
酣卧:醉卧。
满腹春:满心欢喜。
澒洞:浩渺。
何物:什么。
容:容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朋友陈元常豪放自如、酗酒好睡的生活状态的赞美。陈元常以“葛天民”自号,喜好自由闲适的生活,他的这种态度被人们认为是真诚的。诗中提到的“无机物莫猜”,意味着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持有一种不加怀疑的态度,连鸟类也能与之亲近。

第三句“欲眠何遣客,一念已生尘”表达了陈元常即将入睡,不愿被打扰,即便是朋友来访,也希望他们不要让自己的思绪受到干扰。这里的“一念已生尘”可能意味着他对外界干扰的不耐烦,或者是他的思想很容易就被打断。

接下来的两句“岂如庞德公,相对忘主宾”用了历史上的庞德公与客人相对而坐忘记了主客之分来形容陈元常在饮酒时的专注和忘我。陈生嗜好饮酒,“大白举浮身”可能是指他醉酒后的状态,或者是他的豪爽和不拘小节。

“众中时酣卧,常贮满腹春”则形容他在人群中也能酣酗而睡,这种能力让他总能保持内心的清新与舒畅,如同怀抱着春天一般。最后,“澒洞更何物,知容几辈人”可能是在问,在这样的一个清净之地,还有哪些东西能够与陈元常相匹敌?“知容几辈人”则是对他能包容多少人的问题。

整首诗通过对陈元常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自由、豪迈生活态度的赞赏,以及对其性格和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依来韵答谢教授敞还鄙藁语

老便收气自暖腹,厌见先浆动人目。

乘间萦思似秋虫,终日牵丝不成幅。

广文嗜好背时利,妙律开云发孤竹。

已惊垂蚓得鲸归,更愧并貂持狗续。

可嗟按剑夜投珠,何异剖岩朝泣玉。

昨宵月暗风凄凄,灯阴神物来听读。

形式: 古风

依韵戏答胡沙汲

去年闻君到漳浦,庭树鹊鸣帘燕舞。

今年闻君入战场,眉间黄气如蒸雾。

风霜往回太行道,空解寄声托飞鸟。

南城百里不著鞭,轻逐归云高缥缈。

知君苦吟尚如旧,他日相逢更惊瘦。

明年射策对明光,曾听人歌扊扅否。

形式: 古风

依韵和南子强

云路天门白日开,岂无松桂出蒿莱。

于斯未信诚可矣,如或知尔何以哉。

铿然舍瑟有异撰,岂必读书无取裁。

业广惟勤今汝画,覆篑不止须崔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依韵答胡直孺

东蒙野老工何拙,刻楮三年不成叶。

迂途独往自名愚,举足常嫌投险捷。

忽然开口向时人,机士笑惊多脱颊。

半生长饿首慵回,厌见糟醨能腐胁。

惟与孤云静往还,胎仙戏舞琴三叠。

江南墨客貌虽癯,战胜当前轻勇侠。

润身不贮世间珍,别有骊珠光满箧。

北游一见潜魄动,双目烂烂岩光晔。

新诗几幅起秋风,使我静观但嚅嗫。

相逢便欲苦死留,恐跨飞鲸动归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