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刚中适甫游惠山

雨过山前翠欲飞,水云高下正含晖。

鱼跳细浪千花碎,蝉倚清阴一嘒微。

沈李浮瓜吟齿尽,清风明月满船归。

超然不负寻幽兴,拂得荷香在葛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宋朝袁默所作的《与刚中适甫游惠山》描绘了一幅雨后登山的清新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

首句“雨过山前翠欲飞”,以“翠欲飞”三字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山色的生机勃勃,仿佛绿色要从山间飘逸而出,充满了生命力。接着,“水云高下正含晖”一句,将视线转向了山间的水云,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

“鱼跳细浪千花碎,蝉倚清阴一嘒微”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鱼儿在细浪中跳跃,激起千朵碎花般的涟漪;蝉则栖息于清凉的树荫下,发出微弱而悠长的鸣叫。这两句动静结合,既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又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

“沈李浮瓜吟齿尽,清风明月满船归”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游赏之后,品尝了清凉的李子和西瓜,享受着清风明月的陪伴,一路归来的场景。这里的“吟齿尽”形象地表现了品尝美味后的满足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次游赏的愉悦之情。

最后,“超然不负寻幽兴,拂得荷香在葛衣”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赏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即使归途中的葛衣上沾染了荷香,也足以证明这次寻幽之旅的难忘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山景、水中鱼跃、林间蝉鸣、品尝佳果、清风明月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13)

袁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季子庙

巢由高风不可及,后世家邦皆子袭。

东周不竞诸侯强,中原未许干戈戢。

修盟歃血血未乾,稷草离离战鬼泣。

阖庐释楚夫概奔,公子纠杀桓公入。

兄弟之间宁固多,旦正衣冠暮成执。

前规旧辙不远人,呜呼季子其肯立。

吴民犹有德吴心,庙貌相望在封邑。

怀古令人忆惨悽,日落疏林风习习。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君山

君不闻吹箫得仙双帝子,宅门敕牌金书字。

又不闻马家堂宇色未昏,宅门题作奉诚园。

古来将相多高第,今不为园即为寺。

吾观黄歇相楚时,岂意异时真似此。

晚周诸国势相倾,齐赵信陵争下士。

何术能令楚复强,三千宾客多珠履。

一旦不谋毋望人,身亡家破神朱英。

嗟乎养士漫如许,得失何异一老兵。

吴墟索莫故城在,庭殿但闻钟磬声。

猿哀鹤怨松风里,遗恨江流终未平。

形式: 古风

钓鱼台

将相宁有种,屠狗饭牛皆可用。

富贵出长年,勿谓暮涂吾倒行。

先君太公望久矣,日老渭阳心以此。

君臣相得渔猎间,廓清八表公名起。

奠鼎扶周卜世长,洋洋齐封二千里。

曹公黄相俱尘埃,至今犹有钓鱼台。

苔侵石剥夕阳里,滚滚寒江潮去来。

形式: 古风

惠山

山翁自合老林扃,小有天中尽杳冥。

两面楼台驱作势,半崖松石倚为屏。

云归洞口纷纷见,泉入池心细细听。

胜景深藏谁到此,好须图绘入丹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