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阳翟

驱车发颍川,回望失嵩少。

霜气塞层空,黯澹寒日晓。

原田际天平,百里见飞鸟。

累累道傍丘,石兽卧衰草。

不知谁氏碑,剥裂偶未倒。

支离见隶字,书带汉笔妙。

遗坟不可问,文彩竟何效。

永年恃金石,此计久可笑。

昔游已三岁,存殁伤怀抱。

饱谙人世忧,安得身不老。

形式: 古风

翻译

驾车离开颍川,回头望去嵩山和少室山已消失在视野。
霜气弥漫天空,昏暗的日出带来寒冷的早晨。
广阔的田野与天边相接,百里之外也能看见飞翔的鸟儿。
路边的土丘上,石兽静卧在衰败的草丛中。
那座无名的古碑,虽然剥落但尚未倾倒。
残破的碑文露出隶书字迹,展现出汉代书法的精妙。
寻找古人的坟墓已无从问起,他们的文采究竟有何作用。
长久以来依赖金石保存历史,这计划如今看来多么可笑。
那次游览已过去三年,想起生死变迁令人感慨。
深深体验了人间的忧虑,如何才能让身体不随岁月老去。

注释

驱车:驾车出行。
发:出发。
失:看不见。
霜气:寒冷的霜雾。
黯澹:阴暗不明亮。
原田:广阔的田野。
累累:众多。
石兽:石头雕刻的兽形装饰。
隶字:古代汉字的一种风格。
文彩:文章的才情。
永年:永久、长久。
昔游:过去的游览。
存殁:活着的人和去世的人。
饱谙:深深体验。
忧:忧虑。
身不老:身体不衰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驾车途经颍川时的所见所感。开篇即以“驱车发颍川,回望失嵩少”设定了行者在车上远离家乡、眺望山峰渐去的情景,抒写了出行者的怀旧情怀。接着“霜气塞层空,黯澹寒日晓”则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冷冽气氛和天色,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

诗人通过“原田际天平,百里见飞鸟”表现了广阔的田野与辽远的视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空旷与自由。紧接着,“累累道傍丘,石兽卧衰草”中的“累累”形容道路的蜿蜒曲折,而“石兽卧衰草”则是对古代陵墓中常见石刻的描写,这些都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苍凉气息。

下片由“不知谁氏碑,剥裂偶未倒”开始,诗人对一座不知属于哪位先人的残破碑文表达出好奇与沉思。紧接着,“支离见隶字,书带汉笔妙”中展示了对古代隶书艺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

“遗坟不可问,文彩竟何效”则是对那些无名的墓葬和过往繁华文明的一种感慨,表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哀叹。随后,“永年恃金石,此计久可笑”中诗人通过对比金石不朽与人类短暂生命的反差,更深化了这种历史沧桑感。

最后,诗人以“昔游已三岁,存殁伤怀抱”回忆起三年前曾经来此地游历的情景,以及对于逝去和留存事物的感伤。而结尾的“饱谙人世忧,安得身不老”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渴望长寿以免于世间忧患的深切愿望。

这首诗语言质朴古拙,意境苍凉而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与个人生命价值的追问。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离泗州有作

舸?大艑来何州,翩翩五两在船头。

淮边落帆汴口宿,桥下连樯南与北。

南来北去何时停,春水春风相送迎。

沙岸飞鸥旧相见,短亭杨柳不无情。

清歌一曲主人酒,主人寿客客举手。

明日酒醒船鼓鸣,沙边破堠不知名。

行人十里一回首,云边犹有塔亭亭。

形式: 古风

离泗州冒大雪

阴风驾长淮,铁马一百万。

孤舟犯其垒,白羽一挥散。

崩腾中夜雪,千里照组练。

乾坤合冥蒙,远色辨波面。

云端数寸塔,仅若簪出弁。

寒飞不远林,瘦植冻依岸。

龟山晚沽酒,旅食烹野雁。

惜哉吾里丰,一亩不素办。

形式: 古风

离黄州

扁舟发孤城,挥手谢送者。

山回地势卷,天豁江面泻。

中流望赤壁,石脚插水下。

昏昏烟雾岭,历历渔樵舍。

居夷实三载,邻里通假借。

别之岂无情,老泪为一洒。

篙工起鸣鼓,轻橹健于马。

聊为过江宿,寂寂樊山夜。

形式: 古风

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其四)

士师我自出,爽迈凌清秋。

年少不饮酒,昏灯夜问囚。

尔家外大父,听狱代其忧。

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

狱成上府时,稽颡呼张侯。

恕心临缧绁,相盗以戈矛。

无令市死厉,请帝号重幽。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