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平仲侍郎移居见简

不寄斜封岁已馀,那闻异县更移居。

羁怀易动野马也,归梦自成胡蝶与。

有宅一区如子少,受薪十束见予疏。

摇知富有千头橘,奉乞当年种树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不再寄出偏远地方的信件,因为新的一年已经过去,听说你又换了新的住处。
漂泊在外的心情容易波动,就像不受约束的野马,回家的梦里自己化作蝴蝶。
你的住所虽然简朴,像少年时一样,但你接受薪柴的节俭让我看到你的清贫。
我猜测你家有无数棵橘树,希望能得到你当年种植树木的书籍作为馈赠。

注释

不寄:不再邮寄。
斜封:偏远的地址。
岁已馀:新的一年已过。
那闻:听说。
羁怀:漂泊的心情。
野马:不受约束的想象。
归梦:回家的梦。
胡蝶:蝴蝶,象征自由。
一区:一处。
子少:像少年时。
受薪:接受薪柴。
予疏:节俭。
摇知:推测。
千头橘:无数棵橘树。
奉乞:请求。
种树书:种植树木的书籍。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种淡然超脱的情怀。"不寄斜封岁已馀",表达了时光流转、岁月匆匆,心中却无牵挂之意。这一句既点明时间的流逝,又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接着"那闻异县更移居",则是说尽管得知远方另有新居,但诗人的内心并未因此而波动。这里体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平和态度。

"羁怀易动野马也"一句,用野马来比喻自己的情感容易被触动,显示出诗人性格中细腻的一面。而"归梦自成胡蝶与"则是说归乡的梦想自然而然地如同胡蝶一样轻盈,这里蕴含着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有宅一区如子少",诗人提及自己拥有一个像孩子般纯真的小院落,透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紧接着"受薪十束见予疏"则是说在这个小院里,接受了十捆柴火,而看到的是自己的孤独和清贫。这两句构成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最后两句"摇知富有千头橘,奉乞当年种树书",则是说诗人虽然知道别处有人财富如同千头橙子一般丰硕,但自己却在过去请求种植树木,以书信的形式记录下这个愿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清贫生活,更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对生命力的珍视和期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形象。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似表弟春雨漫成

百念关身起猬毛,雨声偏近夜床高。

正愁春事趁奔鹿,更觉归心折大刀。

拥鼻吟边聊且遣,枕肱佳处亦时遭。

曲生怀抱肯倾倒,一酌忘忧赖尔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韵毕裕之喜雨

急雨翻盆破郁蒸,疏檐冰簟正关情。

维摩示疾原非病,庾信裁诗老更清。

游戏云生春浪势,吉祥风动夜潮声。

麦秋未饱千畦润,更遣丰隆为一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邦直通判少尹题普现堂见简之作

饱知世路厌陈人,分得僧窗寄此身。

载月笋舆成独往,缘云藜杖与谁亲。

足间优钵藏千界,掌上庵摩等一尘。

赖得诗翁来着语,五松从此有知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旸叔见示伽陀

无形何用强安名,只么腾腾信脚行。

一事到头犹是幻,万缘何处可留情。

云归夜壑空难状,月落秋江影自生。

唯有庞家老居士,不将尘境碍虚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