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饱知世路厌陈人,分得僧窗寄此身。
载月笋舆成独往,缘云藜杖与谁亲。
足间优钵藏千界,掌上庵摩等一尘。
赖得诗翁来着语,五松从此有知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通过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解读,可以窥见诗人的心境与哲思。
“饱知世路厌陈人”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已感到厌倦,对于那些循规蹈矩、没有新意的人们也感到不屑一顾。"分得僧窗寄此身"则是说诗人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精神寄托在清净的佛教境界中。
“载月笋舆成独往”描绘了诗人乘着月光,驾驶轻便的车辆,在夜晚独自前行的情景。"缘云藜杖与谁亲"则是说诗人手持藜杖(一种长柄拐杖),在云间漫步,与天地万物为伴。
“足间优钵藏千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脚下有着宽敞的空间,可以容纳千种境界。"掌上庵摩等一尘"则是说诗人手中持有一处小小的佛堂,与尘埃一般大小,象征着心灵的清净与宁静。
“赖得诗翁来着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因为有志同道合的诗人前来交流。"五松从此有知津"则是说自此以后,这五棵松树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导师和指路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精神世界中的自得其乐,以及与同道中人的交流与沟通带来的喜悦。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无形何用强安名,只么腾腾信脚行。
一事到头犹是幻,万缘何处可留情。
云归夜壑空难状,月落秋江影自生。
唯有庞家老居士,不将尘境碍虚明。
山畔孤亭一水滨,归来华发已欺人。
脱身异县干戈地,得意吾庐笋蕨春。
早着青衫成底事,惯遭白眼欲谁亲。
此君真有高人节,肯与山翁作近邻。
三年袖手卧江滨,着眼终成出世人。
笔下风云作时雨,胸中丘壑作阳春。
买山尘外曾相见,漉酒愁边情更亲。
惜取风骚等闲句,他时密膝咏臣邻。
几日公来浴凤池,蹇驴陪乘偶参差。
羁栖自笑卧盘谷,健句争先诵渼陂。
世路吹齑无念到,山游啖蔗不言知。
紬书倘遂云根筑,肯与酸寒郑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