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似表弟春雨漫成

百念关身起猬毛,雨声偏近夜床高。

正愁春事趁奔鹿,更觉归心折大刀。

拥鼻吟边聊且遣,枕肱佳处亦时遭。

曲生怀抱肯倾倒,一酌忘忧赖尔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无数思绪如刺猬般丛生,雨声在深夜显得格外清晰。
我正为春天的事物忙碌如鹿般飞奔,内心却更加渴望回家。
倚着枕头吟诗暂且排遣,偶尔也能在舒适的睡姿中找到慰藉。
曲生(作者自指)的胸怀期待倾诉,一杯酒就能忘却忧虑,全靠你们这些朋友。

注释

百念:众多思绪。
猬毛:比喻密集、纷乱的心情。
雨声:自然环境的描写,象征内心的烦扰。
夜床高:深夜,暗示孤独和寂静。
春事:春天的事务或忧虑。
奔鹿:形容忙碌或焦虑。
归心:思乡或回归的心愿。
折大刀:比喻心情沉重,难以割舍。
拥鼻:手托住鼻子,形容闲适或沉思。
聊且遣:姑且用来排解。
枕肱佳处:舒适的睡姿,引申为悠闲时光。
时遭:偶尔遇到。
曲生怀抱:作者的情感或心境。
倾倒:倾诉,吐露心声。
一酌:一杯酒。
忘忧:忘记忧虑。
赖尔曹:依赖你们(朋友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夜雨声中的愁思与归乡之情。开篇“百念关身起猬毛”表现了内心的忧虑和不安,仿佛连身体的 毛发都被这些烦恼所困扰。而“雨声偏近夜床高”则是对环境的描写,雨声似乎离得很近,给人一种压抑之感。

接着,“正愁春事趁奔鹿,更觉归心折大刀”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即将过去的忧虑,以及想要割舍这种乡愁的决心。这里的“春事”可能指的是春天里种种应做却未做的事,“奔鹿”则是形容时间流逝的速度,而“归心折大刀”则是比喻诗人想要用坚定的决心来对抗这种无法抑制的归乡情怀。

中间两句“拥鼻吟边聊且遣,枕肱佳处亦时遭”描绘了诗人在夜雨中的孤独与寂寞,他试图通过拥抱自己的方式来安慰自己,并寻找一些美好的回忆来暂时摆脱这种凄凉。

最后,“曲生怀抱肯倾倒,一酌忘忧赖尔曹”表达了诗人对于酒精的依赖,以及借助酒精来暂时忘却烦恼。这里的“曲生”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而“一酌”则是指举杯饮酒。

这首诗通过对夜雨声响、春事匆匆以及归心切切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一首情感真挚且艺术性强的佳作。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毕裕之喜雨

急雨翻盆破郁蒸,疏檐冰簟正关情。

维摩示疾原非病,庾信裁诗老更清。

游戏云生春浪势,吉祥风动夜潮声。

麦秋未饱千畦润,更遣丰隆为一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邦直通判少尹题普现堂见简之作

饱知世路厌陈人,分得僧窗寄此身。

载月笋舆成独往,缘云藜杖与谁亲。

足间优钵藏千界,掌上庵摩等一尘。

赖得诗翁来着语,五松从此有知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旸叔见示伽陀

无形何用强安名,只么腾腾信脚行。

一事到头犹是幻,万缘何处可留情。

云归夜壑空难状,月落秋江影自生。

唯有庞家老居士,不将尘境碍虚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李丞相送行二首(其二)

山畔孤亭一水滨,归来华发已欺人。

脱身异县干戈地,得意吾庐笋蕨春。

早着青衫成底事,惯遭白眼欲谁亲。

此君真有高人节,肯与山翁作近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