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襄阳乐》系列之一,名为“其六”。在诗中,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担忧。
首句“诧侬断信使”,表达了诗人因长时间未收到亲人的消息而感到惊讶和不安。接着,“还书亦不作”则说明了诗人试图回信却难以表达心中的情感,反映出内心的复杂与挣扎。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通信不便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微薄自怜侬,欢岂自微薄。”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用“微薄”来形容自己的情感,既指物质上的贫乏,也暗喻情感的细微与脆弱。同时,诗人通过“怜侬”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以及对对方可能遭遇困难的忧虑。最后一句“欢岂自微薄”则强调了即使是最微小的快乐,也是由内心深处自然流露的,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真挚性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关怀,以及在通信不便时代人们普遍面临的孤独与焦虑。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李攀龙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