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体用如何是一源,用犹枝叶体犹根。
当于发处原其本,体立于斯用乃存。
这首诗由宋代学者朱熹所作,名为《训蒙绝句·体用》。诗中探讨了“体”与“用”的关系,即事物的本质与表现形式之间的联系。朱熹以树木为例,形象地阐述了“体”与“用”的统一性。
“体用如何是一源”,开篇便提出“体”与“用”同源的观点,强调了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犹枝叶体犹根”,进一步比喻说,事物的表现形式(用)如同树木的枝叶,而事物的本质(体)则如同树根,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当于发处原其本”,指出在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应当深入探究其根本原因,即事物的本质。“体立于斯用乃存”,最后强调了本质确立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事物的本质,其表现形式(用)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体”与“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了在认识事物时,应从本质出发,深入理解其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人因形异种私根,不道其初同一源。
直自源头明说下,尽将父母属乾坤。
心无私滓与天同,物我乾坤一本中。
随分而施无不爱,方知仁体合言公。
义兼礼智由仁出,接物当先主在仁。
方由四端随用发,譬之四序始于春。
大哉程子明居敬,千圣同符入德门。
试把功夫横竖看,总来不出欲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