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其一)和吴叔永文昌韵

碧云开,红日丽,宫柳碎繁影。

犹记朝回,马兀梦频醒。

天教一舸江湖,数椽涧壑,渐摆脱、世间尘境。

已深省。添买竹坞千畦,荷漪两三顷。

鹤引禽伸,日月峤壶永。

不须瓮里思量,隙中驰骛,也莫管、玉关风景。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翻译

蓝天白云间,红日映照,宫柳摇曳出斑驳光影。
还记得早晨归来,马儿在梦境中频繁惊醒。
上天安排我乘舟江湖,几间简陋屋舍依山傍水,渐渐远离尘世纷扰。
已经深深领悟,购置大片竹林和池塘,享受宁静生活。
白鹤引领着鸟儿飞翔,日月如壶中的景象永恒。
无需在酒瓮中沉思,也不必关心边塞的风光。

注释

碧云:蓝天白云。
宫柳:宫苑中的柳树。
朝回:早晨归来。
马兀:马儿突然。
一舸:一艘小船。
涧壑:山谷溪流。
尘境:尘世纷扰。
深省:深刻领悟。
竹坞:竹林。
荷漪:荷叶上的波纹。
鹤引:白鹤引领。
玉关:古代边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情趣。开篇“碧云开,红日丽,宫柳碎繁影”写景,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画,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时光的留恋之情。

“犹记朝回,马兀梦频醒”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追忆和不舍,但这种追忆也只是梦境,一旦醒来,便又回到现实中。这两句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接着,“天教一舸江湖,数椽涧壑,渐摆脱、世间尘境。已深省”则是诗人表达了通过隐居来逃离红尘,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超然。这两句中“天教”、“摆脱”等字眼显示出诗人对于自然与生命本真状态的向往。

在“添买竹坞千畦,荷漪两三顷。鹤引禽伸,日月峤壶永”这几句里,诗人描述了自己购置田园,种植竹木,养殖水鸟,以达到心境的自在与悠然。这里“添买”、“鹤引”等用词,都显示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投入。

最后,“不须瓮里思量,隙中驰骛, 也莫管、玉关风景”则是告诫自己和他人,不必过于纠结于世俗的得失,更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所扰,而应当享受眼前的美好。这两句以“不须”、“也莫管”开头,语气淡定而坚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渴望。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其二)和辛稼轩“宝钗分”韵

雾霏霏,云漠漠,新绿涨幽浦。

梦里家山,春透一犁雨。

伤心塞雁回来,问人归未,怎知道、蜗名留住。

镜中觑。近年短发难簪,丝丝不禁数。

蕙帐尘侵,凄切共谁语。

被他轻暖轻寒,将人憔悴,正闷里、梅花残去。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其三)

旋安排,新捻合,莺谷共烟浦。

好处偏悭,一向风和雨。

今朝挨得晴明,拖条藜杖,一齐把、春光黏住。

且闲觑。水边行过幽亭,修竹净堪数。

百舌楼罗,渐次般言语。

从今排日追游,留连光景,但管取、笼灯归去。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秋夜雨(其五)

西风半入孤城角。人生归燕巢幕。

倦翁衰甚也,又不是、官卑禄薄。

收绳卷索今番稳,尽一丘一壑足乐。

还是远空雁落。报宛句、溪光犹昨。

形式: 词牌: 秋夜雨

秋夜雨(其六)

晚来小雨鸣檐角。又还烟障云幕。

四明窗透荡,渐夜永、綀衫轻薄。

候虫但要吟教老,不管人、老欠欢乐。

闲看烛花烬落。浮世事、转头成昨。

形式: 词牌: 秋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