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二林寺(其二)

在昔得名齐,连墙亦共蹊。

修篁同碧嶂,寒溜合清溪。

阁影高低并,钟声左右迷。

游人俄省悟,东即是林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西二林寺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宁静。诗人以“在昔得名齐,连墙亦共蹊”开篇,将东西二林寺的历史地位与紧密相连的墙垣、小径相提并论,暗示了这两处寺庙自古以来便有着深厚的联系和相似的地位。

接着,“修篁同碧嶂,寒溜合清溪”两句,诗人运用对比与融合的手法,将修长的竹林与碧绿的山峰、寒冷的水流与清澈的小溪并置,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美丽,也寓意着东西二林寺所处环境的幽静与宜人。

“阁影高低并,钟声左右迷”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阁楼的影子在高低错落之间交织,而钟声则在四周回荡,仿佛引领着读者深入探索这神秘而又充满禅意的世界。这里不仅体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也暗示了访客在其中可能会经历的心灵之旅。

最后,“游人俄省悟,东即是林西”以游人的视角结束全诗,表达了在经历了这一系列视觉与听觉的体验后,游人对东西二林寺及其所在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这句话不仅点明了游览的终点,也暗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自然与宗教的交汇中,人们往往能获得心灵的启迪与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东西二林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宗教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16)

沈与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西二林寺(其三)

游人多入东林寺,将谓西林景不如。

我策短筇行半日,水声松韵更清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千秋岭(其一)

山河四塞限中原,篱落而今不复存。

豺虎昼行何日息,但馀征戍满荒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千秋岭(其二)

吴越江南绝壁间,可怜争国似蜗蛮。

百年父老陶王化,尚记流传一醉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次韵郑维心腊月十六日有作(其一)

国难更频岁,边尘动四溟。

豺狼饱吞噬,天地失清宁。

黄屋无安所,霜笳不忍听。

使臣归路阻,恸绝鬓星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