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便面

近代丹青谁第一,南有魏公北有高。

风流雄混各臻致,下视刘商儿女曹。

百年零落作者少,大夫文艺供草草。

山川英气何代无,我总有心嗟欲老。

君不见房山翁,曾写太平兴国宫。

五峰秀出青芙蓉,云气郁郁如游龙。

千金拱璧不可博,一朝焚弃随飘风。

世间神物久已化,纷纷粉墨何由工。

呜呼乾坤浩荡江海阔,使我执笔将安从,使我执笔将安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便面》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的作品,通过对比古代画家魏公和高氏的技艺,表达了对艺术传承与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近代丹青谁第一”,以魏公和高氏为例,赞美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和成就,认为他们的作品在当时无人能及,甚至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画家,如刘商等人。

接着,诗人感叹于艺术作品的易逝性,“百年零落作者少”,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够创作出杰出作品的艺术家越来越少。他提到“大夫文艺供草草”,可能暗指文人雅士对于艺术的追求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未能达到真正的精髓。

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山川英气何代无”,认为自然界中蕴含着不朽的艺术灵感,无论哪个时代都不乏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然而,尽管如此,他仍然感到“我总有心嗟欲老”,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生涯短暂的无奈和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房山翁的故事作为引子,讲述了其创作的名画《太平兴国宫》中的五峰景象,如同青芙蓉般秀丽,云气缭绕,生动形象。然而,这幅杰作最终因种种原因而毁于一旦,成为历史的遗憾。诗人感慨道:“世间神物久已化,纷纷粉墨何由工。”强调了艺术作品的脆弱性和难以复制的特性。

全诗通过对比、感叹和故事叙述,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价值、创作过程以及作品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艺术传承与个人创作生涯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洲行送黄茂宰之官长洲

昔我扬帆向东海,吊古直上姑苏台。

洞庭水树净如发,一片吴江天际来。

长洲逶迤覆绿水,金沙荡漾□光起。

不见夫差荡桨归,空有芍药似西子。

阊门大道多酒楼,美人如雪楼上头。

争唱吴歌送吴酒,玉盘纤手进冰羞,劝人但饮不须愁。

伍员吹箫,去国成名。鸱夷一去,流恨无声。

要离已矣,高坟峥嵘。樵儿踯躅,芳草春生。

何如三让人,孤名如水清。

亦有挂剑翁,生死见交情。

薄俗轻然诺,乾坤长战争。

两贤不可作,令我泪沾缨。

君发金陵腊未残,君到吴门春已还。

邑人讼少清且闲,还同谢眺看青山。

开元寺里题诗处,访我旧墨苍苔间。

倘过皋桥烦借问,恐有高人梁伯鸾。

形式: 古风

日上人深居庵

古槐僧,古槐僧,何处深居白云里。

禅心乍可拟虚空,世事都将等流水。

长年禁足不辞山,一日化衣曾入市。

闲分碧涧浸杨枝,戏采青松为麈尾。

窗间啼鸟寂不闻,掌上□珠聊渡尔。

尚嫌宿习除诗句,况肯劳生为妻子。

古槐僧,谁得似。

形式: 古风

松下问童图

宣和天子开南苑,画史当时皆妙选。

王孙公族总好此,精绝谁知赵希远。

君不见开元之中世称文,宗室亦有李将军。

希远师之得其妙,思陵宝重□千钧。

松下何人白练裙,萧散似是华阳君。

展图安得从尔去,相侔吹笙卧白云。

形式: 古风

题高尚书山水

君家此画何由得,峭壁阴森如铁色。

高阁平临烟雾低,长松□舍雷雨黑。

寒绡七尺半是云,深林窈窕路莫分。

幽寻恐与神明遇,静听唯应猿狖闻。

海岳者图绝低小,后来作者何足云。

主人借问谁能尔,定是房山高使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