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武忠节图(其三)

漠漠愁云海戍迷,十年何事望京师。

李陵罪在偷生日,苏武功成未死时。

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

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广大的愁云笼罩着边疆,十年来为何还眺望京城。
李陵的罪名在于违背誓言,苏武的功绩却在他未死之时。
他的心如铁石,没有镜子能改变,君臣之义比天还要深重。
即使夜晚漫长,胡尘弥漫,但他的忠诚之心经得起千锤百炼,永不改变颜色。

注释

漠漠:形容愁云密布的样子。
海戍:边疆的守卫之地。
偷生日:指李陵违背对汉朝的忠诚,投靠匈奴。
苏武功成:苏武坚守节操,完成使命。
铁石心:形容坚定如铁石的心。
涅不缁:比喻人的品质不受污染,永远保持本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忠节的颂扬。开篇“漠漠愁云海戍迷,十年何事望京师”两句,通过对苏武在塞外十年的孤独与向往之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古代忠臣深切的情感投射。其中,“漠漠”二字形容心中的愁绪和迷茫,极具画面感。

“李陵罪在偷生日,苏武功成未死时”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历史的对比,表达了对苏武忠节的崇敬。李陵因不忍杀降卒而投敌,被视为有罪于国;而苏武虽身处异域,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使命,成就了一番功业。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于忠诚与节操的重视。

“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两句,用以形容苏武坚如磐石的心志,以及他与君主之间不渝的信誓。这一比喻,不仅强调了苏武个人的品格,也映照出了古代君臣之间那种超越生死的深厚情谊。

最后,“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两句,则是诗人在表达,无论时间如何漫长,无论外界环境多么险恶,都无法侵蚀苏武那颗纯净如金的忠诚之心。这“百炼丹心”,正是对苏武精神境界的一种高度赞美。

综观全诗,文天祥通过对苏武生平与精神风貌的描摹,展现了自己对于忠节不渝、坚守信念的深刻理解和无限赞赏。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是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并彰显出古代英雄人物那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题苏武忠节图(其一)

忽报忠图纪岁华,东风吹泪落天涯。

苏卿更有归时国,老相兼无去后家。

烈士丧元心不易,达人知命事何嗟。

生平爱览忠臣传,不为吾身亦陷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苏武忠节图(其二)

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

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

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恨死堪忧。

甘心卖国人何处,曾识苏公义胆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陈正献公六梅亭

相府亭前梅六株,四围香影护琴书。

月华犹带玉堂色,风味曾分金鼎馀。

五柳门前空寂寞,三槐堂上竟萧疏。

惟渠不变凌霜操,千古风标只自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得鱼集史评

男儿生作事,豪杰死留名。

天运常相禅,江流自不平。

百年多险梦,千古有闲评。

诸父渊源在,吾犹及老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