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其一)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爱空王稍觉闲。

师问寄禅何处所,浙东青翠沃洲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我并非出家人,却常常体弱多病,
内心对空寂之王(指佛教中的佛)有所向往,渐渐感到有些清闲。

注释

身:身体。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常:经常。
多病:身体多病。
心爱:内心喜爱。
空王:佛教中的佛,象征空寂。
稍:稍微。
觉:感觉。
闲:清闲。
师问:师父询问。
寄禅:寄予禅意。
何处所:何处得到的。
浙东:浙江东部。
青翠:青葱翠绿。
沃洲山:沃洲山(位于浙江绍兴,古代著名佛教圣地)。

鉴赏

这两句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作品,名为《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僧人的生病和心境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僧人出行修炼的祝愿。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爱空王稍觉闲。" 这两句表明诗人理解到僧人的肉体虽然常常因疾病而不适,但其内心却对追求佛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这里,“居士”通常指的是在家修行的佛教信徒,而“空王”则是对佛陀的一种尊称,意为虚无之王,即最高境界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僧人的身体虽然软弱,但精神世界却极其丰富和宁静。

"师问寄禅何处所,浙东青翠沃洲山。" 这两句则是对僧人修炼之地的描绘。“师问”指的是僧人询问“寄禅”,即修行禅定的地方在哪里。“浙东青翠沃洲山”则是回答,表明诗人推荐的一处风景优美、适合修行的地方。这不仅是一种地理的指示,更是一种精神的向往。浙江东部(浙东)以秀丽的自然风光著称,这里被描绘为青翠欲滴,沃洲山则是诗人心目中的一处仙境。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身体与精神状态的描写,以及对其修行地点的推荐,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佛法修炼的理解。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其二)

金岭雪晴僧独归,水文霞彩衲禅衣。

可怜石室烧香夜,江月对心无是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送僧南游

且攀隋宫柳,莫忆江南春。

师有怀乡志,未为无事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寄天台准公

赤城桥东见月夜,佛垄寺边行月僧。

闲蹋莓苔绕琪树,海光清净对心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寄王璠侍御求蜀笺

蜀川笺纸綵云初,闻说王家最有馀。

野客思将池上学,石楠红叶不堪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