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异诗

城中醮龙龙苦蛰,城门夜开八人入。

粤从东关煽喊呀,飞烟卷作半空霞。

祝融熛怒咋齿牙,彤幢绛旆纷要遮。

扶桑剥落喧撑叉,两岸炮焦几百家。

当时诸校阵阵来,传呼数里声如雷。

州官令严兵官急,斤斧镵锄勾绠集。

其奈枯河无沈汁,炎曹横恣玄冥詟。

天虽有泪不敢泣,千人万人瞠眼立。

扑之愈张听自戢,就中那得十数椽。

败壁穿穴檐瓦悬,四围灰烬渠岿然。

邻人惊怪一郡传,扫街老妪今几年。

只身穷独头如绵,家无一孔破絮缠。

只馀一棺候弃捐,以此吁天天见怜。

幽明之理岂眇绵,天在屋头非虚言。

陆浑山火虽富妍,无所劝戒何足编,惜渠不遇昌黎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异常的火灾,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火灾的规模与影响。首句“城中醮龙龙苦蛰,城门夜开八人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龙困于城中,暗示了火灾的突然与不可预测。接着,“粤从东关煽喊呀,飞烟卷作半空霞”描绘了火焰升腾,如同云霞般壮观的景象。

“祝融熛怒咋齿牙,彤幢绛旆纷要遮”则通过神话中的祝融(火神)形象,表现了火势的猛烈与蔓延。接下来的“扶桑剥落喧撑叉,两岸炮焦几百家”描述了火势迅速扩散,烧毁了大量房屋,破坏了整个区域的景象。

“当时诸校阵阵来,传呼数里声如雷”描绘了官府和军队的紧急行动,试图控制火势。然而,“州官令严兵官急,斤斧镵锄勾绠集”表明尽管采取了措施,但火势依然难以控制,显示出这场火灾的严重性。

“其奈枯河无沈汁,炎曹横恣玄冥詟”表达了对火神的敬畏,以及面对如此灾难时人类的无力感。“天虽有泪不敢泣,千人万人瞠眼立”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天灾的无奈与恐惧。

“扑之愈张听自戢,就中那得十数椽”描述了火势的难以扑灭,以及最终仅留下几间房屋未被完全摧毁的情景。“败壁穿穴檐瓦悬,四围灰烬渠岿然”进一步描绘了火灾后的惨状。

“邻人惊怪一郡传,扫街老妪今几年”反映了这场火灾的影响范围之广,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只身穷独头如绵,家无一孔破絮缠”描绘了一个孤苦无依的人的形象,突出了火灾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只馀一棺候弃捐,以此吁天天见怜”表达了对受灾者的同情,以及对上天的祈求。最后,“幽明之理岂眇绵,天在屋头非虚言”强调了因果报应的道理,指出上天始终在关注人间的一切。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火灾的壮烈与破坏,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助与恐惧,以及对上天的敬畏与求助。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人性、社会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朱典卿和章有结茅孤青之语戏为古风以绝之

盥手捧诗神索索,高怀细把重抽绎。

冥心不觉有鬼知,消息漏传到姑射。

个中昨夜有使来,梦魂暗引飞双腋。

楼高百尺锦户开,中有一人犹岸帻。

低头未敢问起居,自言我是壶仙客。

紫薇花下引笑归,世缘已谢来兹宅。

虽然旧隐也未忘,离宫尚浸孤青碧。

侧聆有客身姓朱,结茅准拟欺泉石。

山神火急报此间,移文便已回飞驿。

冯夷奏记奉指挥,严兵锁断青松壁。

公为诗案有引连,归到人间凭解释。

云渠姓字在天衢,捡点不上幽人籍。

明年已著瑞鹤袍,浪言谁与飞凫舄。

便令勋业了鼎彝,也莫迂我云山迹。

宇宙如今况未清,经纶不任伊谁责。

更是蓬莱有新禁,岩扃不许金袍惜。

诗词固然多孟浪,此事也须先禁格。

划然惊觉汗满身,捉笔书之窗已白。

请君从此莫戏谈,恐有鬼神重听得。

形式: 古风

送王少逸还乡

点点琼花上旅衣,还乡心壮任寒欺。

飘零为客看归客,记忆来时惜去时。

家书一半凭君说,客里三千尽梦随。

握手桥门重约在,芒鞋莫便厌奔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中秋后三日寄吴景朔

离鸿影断中秋月,病鹤心愁薄暮云。

为语白莲同社友,得君书后愈思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寄橘与吴景朔

碧云愁望夕阳西,好景无因与啜醨。

霜雨满林黄欲尽,愧君书后不多题。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