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十日九风雨,一春三别离。

予嗟吟骨瘦,子亦坐诗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连续十天都是风雨交加,一个春天我们分了三次别离。
我感叹自己因吟诗而身形消瘦,你也因为写诗而沉迷其中。

注释

十日:连续十天。
九风雨:风雨不断。
一春:整个春天。
三别离:三次分别。
予:我。
嗟:感叹。
吟骨瘦:吟诗导致身体消瘦。
子:你。
坐诗痴:沉醉于诗歌创作。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送别》,它通过对春日风雨和离别次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忧伤。

“十日九风雨,一春三别离。” 这两句开篇即点出了时光易逝与频繁的分别。十个晴朗的日子里竟有九天是风雨连绵,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内心的不宁静。而“一春三别离”则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表达了在一个短暂的春季里经历多次分别的无奈。

“予嗟吟骨瘦,子亦坐诗痴。” 这两句转而描绘出诗人自己的身心状态。“予嗟吟骨瘦”表明诗人的身体可能因为忧愁或疾病而消瘦,而“子亦坐诗痴”则说明诗人沉浸于诗词的创作中,借以排解内心的烦恼和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风雨与频繁离别的描写,以及诗人自身的身体瘦弱和精神上的依赖于诗词创作,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才情和他们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送林古虚归闽

名落江湖二十春,江湖那个是知音。

于今拄杖挑明月,云满千山何处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送郑阳春

前身莫是郑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涧底菖蒲无可采,共君细读汉时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送郑道人归罗浮

铁作桥梁云作盖,石成楼观水成帘。

归时猿鹤烦传语,记取前回白玉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送郭进之

避暑白云乡,茶甘齿颊香。

海城悲暮角,烟树淡斜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