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五十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赞易时。

火在内而刑寡妻,风行外而令庶黎。

老成人为福之基,騃孺子为祸之梯。

此理昭然多不知,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喜欢写诗,他通过诗来赞扬《易经》中的智慧。
内在的火象征公正,少有冤枉妻子;外在的风代表教化,惠及百姓大众。
老年人是带来福祉的基础,无知的孩子则是引发灾祸的导火索。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许多人并不理解,所以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吟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诗:指诗歌,也暗指《易经》中的智慧。
赞易时:赞美《易经》的智慧时刻。
火:象征公正和理智。
刑:此处指公正裁决。
寡妻:少有冤枉的妻子。
风:象征教化。
庶黎:百姓大众。
老成人:年长有经验的人。
福之基:带来福祉的基础。
騃孺子:无知的孩子。
祸之梯:引发灾祸的导火索。
昭然:明显、显然。
不知:不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第五十一首,主要通过吟咏表达诗人对诗歌功能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尧夫(邵雍自号)并非单纯喜好吟诗,而是借诗来阐述和赞颂《易经》中的智慧。他以火象征内在的道德约束,如同法律约束夫妻关系,使家庭和睦;风则比喻外在的教化,让百姓遵循法令,过上和谐生活。他认为,老年人的成熟稳重是社会福祉的基础,而年轻人的无知轻率可能成为引发祸端的导火线。诗人借此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吟诗作乐。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邵雍诗学中寓教于乐的特点。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四十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晚望时。

恰见花开便花谢,才闻春至又春归。

流莺啼处春犹在,杜宇来时花已飞。

春至花开春去谢,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六十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春尽时。

有意落花犹去住,无情流水任东西。

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

似此误人事多少,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八十四)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爱月时。

松上见时偏淡洁,怀中照处特光辉。

何如亭午更休转,不奈才圆又却亏。

青女素娥应有恨,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一三五)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诧剑时。

当煅炼时分劲节,到磨砻处发光辉。

长蛇封豕休撩乱,狡兔妖狐莫陆离。

此器养来年岁久,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