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实食之童稚绕膝嬉笑喧杂亦足慰岑寂戏作三绝句纪之(其三)

龙楼曾侍赭黄衣,内竖传柑拜舞时。

空嗅清香愁永夜,梦魂何处觅丹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我曾在华丽的宫殿中侍奉,穿着红色和黄色的官服,那时宦官传递柑橘,大家行礼舞蹈。
独自闻着柑橘的清香,却满怀愁绪度过漫长的夜晚,梦中的我该去哪里寻找那红砖朱门的宫阙呢。

注释

龙楼:宫殿。
赭黄衣:红色和黄色的官服(古代皇帝和官员的服饰)。
内竖:宦官。
传柑:宦官传递柑橘(古代宫廷习俗,表示敬意)。
拜舞:行礼舞蹈。
空:独自。
清香:柑橘的香气。
愁永夜:满怀愁绪。
梦魂:梦境中的灵魂。
觅:寻找。
丹墀:红砖朱门的宫阙(代指皇宫或朝廷)。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团聚图景。诗人在正月十五日这天,与兄弟围坐在灯下,享受着简单而纯净的美食——黄精荔子,而没有饮酒。这一幕生动地展现了宋代普通家庭过节日的平和生活,以及亲情的温暖。

"龙楼曾侍赭黄衣,内竖传柑拜舞时。"

这里的“龙楼”可能是指家中的正厅,或者是一处高耸的建筑。诗人穿着赭色的衣服,参与节日的庆典。"内竖传柑"则是室内陈设的果实,可能是橘子或其他果品,用以装饰和祈福。"拜舞时"表明这一切都是在节日中举行的仪式。

"空嗅清香愁永夜,梦魂何处觅丹墀。"

诗人沉浸于家中的温馨氛围之中,感受着室内的清香,但心中却有所思虑,担忧和愁绪萦绕。这一句也可能是对外在世界的某种向往或牵挂。"梦魂何处觅丹墀"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他的心灵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或许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简约而温馨的语言,传递出一种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以及节日里家庭团聚所带来的慰藉。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玉山道中有感(其二)

寂寞新阡草未长,一身千里路茫茫。

秋风解染愁人泪,枫叶能红菊亦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玉山道中有感(其一)

溪绕长山屋绕溪,隔林楼阁暮钟迟。

青灯一枕家山梦,镜里平明满面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其三)

茶瓯放手送归客,屋上鸣禽犹唤人。

山僧别我月中去,不过虎溪君莫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再用前韵(其三)

努力避喧遭掣肘,强颜追好得嗔拳。

交情只有春风厚,千里随人不用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