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门寺

白石青崖世界分,卷帘孤坐对氛氲。

林间禅室春深雪,潭上龙堂夜半云。

落月苍凉登阁在,晓钟摇荡隔江闻。

西山旧是经行地,愿漱寒瓶逐领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白色的石头和青色的悬崖划出了世界的界限,我独自卷起窗帘静坐其中,面对着弥漫的雾气。
在深深的春天里,禅房隐于林间,积雪覆盖;夜晚,龙堂之上云雾缭绕。
落月的清冷映照在楼阁之上,拂晓的钟声在江对面摇曳回荡。
这西山曾是我常走的道路,我希望能洗净心灵,追随先贤的足迹。

注释

白石:白色的石头。
青崖:青色的悬崖。
氛氲:雾气弥漫。
禅室:修行的禅房。
春深雪:春天深厚的积雪。
潭上:潭边。
龙堂:寺庙的殿堂。
落月:下落的月亮。
苍凉:清冷、寂寥。
登阁:登上楼阁。
晓钟:清晨的钟声。
隔江:在江的对岸。
西山:西方的山。
经行地:常行走的地方。
漱寒瓶:用冷水漱口以净化心灵。
逐领军:追随先贤的领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白石青崖世界分”一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被白石与青崖切割的自然界。紧接着,“卷帘孤坐对氛氲”则透露出诗人独自一人,静坐于帐中,对着外面的迷雾思考,这里“氛氲”的使用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第三、四句“林间禅室春深雪,潭上龙堂夜半云。”表达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诗人在春意盎然的季节中,却仍能见到深山中的积雪,这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赞美;而“潭上龙堂夜半云”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龙堂常与神秘或仙境相关联,此处可谓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象。

五、六句“落月苍凉登阁在,晓钟摇荡隔江闻。”诗中的“落月”、“苍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寂静的氛围;“晓钟摇荡隔江闻”则让人联想到寺庙晨钟的悠扬声响,这种声音在宁静的早晨,穿过水面传递,增添了一份禅意。

最后两句“西山旧是经行地,愿漱寒瓶逐领军。”诗人表达了对往昔行走之地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感,“愿漱寒瓶逐领军”更显示出诗人对于清冷、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远的意境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宿秦生山斋

衡巫路不同,结室在东峰。

岁晚得支遁,夜寒逢戴颙。

龛灯落叶寺,山雪隔林钟。

行解无由发,曹溪欲施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宿辉公精舍

禅房无外物,清话此宵同。

林彩水烟里,涧声山月中。

橡霜诸壑霁,杉火一炉空。

拥褐寒更彻,心知觉路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山中友人

惟昔有归趣,今兹固愿言。

啸歌成往事,风雨坐凉轩。

时物信佳节,岁华非故园。

固知春草色,何意为王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寄分司元庶子兼呈元处士

闭门高卧莫长嗟,水木凝晖属谢家。

缑岭参差残晓雪,洛波清浅露晴沙。

刘公春尽芜菁色,华廙愁深苜蓿花。

月榭知君还怅望,碧霄烟阔雁行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