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吴楚半秋色,渡江逢苇花。
云侵帆影尽,风逼雁行斜。
返照开岚翠,寒潮荡浦沙。
余将何所往,海峤拟营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渡江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吴楚半秋色"一句,以“吴楚”指代长江中下游地区,设定了时节为秋天。这里的“半秋色”可能暗示了一种淡定的、并非鲜明的季节感,预示着诗人心境的复杂。
接着“渡江逢苇花”,则是具体的情景描写。长江之上,正值苇花盛开之时,诗人在此情境中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美丽,通过这种描写,也许是想表达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留恋。
然而,“云侵帆影尽,风逼雁行斜”一句,却又转换了景象。这里的“云侵帆影尽”,意味着船只在浓密的云层中前进,而“风逼雁行斜”,则是形容大雁被迫飞行的姿态,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动感和压抑感。
随后,“返照开岚翠,寒潮荡浦沙”一句,以“返照”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山峦之上,而“寒潮荡浦沙”,则是对水势凛冽、岸边波涛声响的刻画,这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苍凉与孤寂的氛围。
最后,“余将何所往,海峤拟营家”一句,则明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余将何所往”,是诗人在面临离别时对于前路的无从捉摸,而“海峤拟营家”,则像是诗人在这种不确定中所寻求的一种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情感的流动。
不详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长亭晚送君,秋色渡江濆。
衰柳风难定,寒涛雪不分。
猿声离楚峡,帆影入湘云。
独泛扁舟夜,山钟可卧闻。
金马诏何晚,茂陵居近修。
客来云雨散,鸟下梧桐秋。
迥汉衔天阙,遥泉响御沟。
坐看凉月上,为子一淹留。
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
居止白云内,渔樵沧海边。
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
自著养生论,无烦忧暮年。
塞上徵兵久,淮南赋敛多。
抱琴方此去,为县欲如何。
灊岳积苍翠,皖溪生素波。
真君松庙近,公退为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