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南鹤林寺石冰上人

山川重复出,心地闇相逢。

忽忆秋江月,如闻古寺钟。

湖平南北岸,云抱两三峰。

定力超香象,真言摄毒龙。

风中何处鹤,石上几年松。

为报烟霞道,人间共不容。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山水重叠映现,内心深处相遇。
忽然想起秋天江上的明月,仿佛听见古老的寺庙钟声。
湖面平静,南北两岸清晰可见,云雾缭绕着两三座山峰。
定力超越了香象的智慧,真言能震慑毒龙的力量。
风中何处传来仙鹤的鸣叫,石头上屹立了几十年的老松。
为了告知这世间的烟霞之道,人世间却难以容纳这样的超然存在。

注释

山川:山水景色。
重复:重叠映现。
心地:内心深处。
闇:暗中, 深处。
秋江月:秋天江上的月亮。
古寺钟:古老的寺庙钟声。
湖平:湖面平静。
南北岸:两岸。
云抱:云雾环绕。
峰:山峰。
定力:坚定的意志。
香象:佛教中的智慧象征。
摄:震慑。
烟霞道:自然的美景之道。
人间:人世间。
共不容:难以容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名为《寄江南鹤林寺石冰上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和超脱世俗的山水田园诗。

"山川重复出,心地闇相逢":这里描绘了连绵不断的山川与内心深处的交流,显示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某种精神寄托的追求。

"忽忆秋江月,如闻古寺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突然想起秋夜的明月,以及仿佛听到了古老庙宇中传来的钟声。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表现出一种淡远和超脱。

"湖平南北岸,云抱两三峰":通过湖面平静与云雾缠绕山峰的情景,诗人塑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壮丽的自然画卷。

"定力超香象,真言摄毒龙":这里使用了佛教修行中的定力和真言来比喻,表明作者在精神上追求一种超越世俗、降服内心魔障的境界。

"风中何处鹤,石上几年松":这两句通过描写风中飘扬的鹤影和岁月积累下的老松,传递出一种时间的沉淀与生命力的顽强。

"为报烟霞道,人间共不容":诗人通过这样的自然意象,表达了对某种精神境界或修行道路的追求,以及这种境界与世俗生活的格格不入。

整首诗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融合了佛教文化元素,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精神寄托的深刻表达,展现出一种清新淡雅而又充满哲理的意境。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八月五日歌

四月八日明星出,摩耶夫人降前佛。

八月五日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

开元九年燕公说,奉诏听置千秋节。

丹青庙里贮姚宋,花萼楼中宴岐薛。

清乐灵香几处闻,鸾歌凤吹动祥云。

已于武库见灵鸟,仍向晋山逢老君。

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

梨园第子传法曲,张果先生进仙药。

玉座凄凉游帝京,悲翁回首望承明。

云韶九奏杳然远,唯有五陵松柏声。

形式: 古风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一)上古

遐哉上古,生弃与柱。句龙是生,乃有甫田。

惟彼甫田,有万斯年。开利之源,无乃塞源。

一廛亦官,百廛亦官。

啬夫孔艰,浸兮暵兮,申有螽兮。

惟馨祀是患,岂止馁与寒。啬夫咨咨,䅎盛苗衰。

耕之耰之,袯襫锄犁。手胼足胝,水之蛭螾。

吮喋我肌,我姑自思。胡不奋飞,东人利百。

西人利百,有匪我心。胡为不易,河水活活。

万人逐末,俾尔之愉悦兮。

形式: 四言诗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十)陵霜之华

陵霜之华,我心忧嗟。阴之胜矣,而阳不加。

坱轧陶钧,乃帝乃神。乃舒乃屯,烈烈严秋。

熙熙阳春,职生有伦。

今华发非其辰,辰属东方之仁。

遐想三五,黄帝登云。尧年百馀,二仪分位。

六气不渝,二景如璧,五星如珠。

陵霜之华兮,何不妄敷。

形式: 四言诗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六)持斧

持斧持斧,无剪我松柏兮。

柏下之土,藏吾亲之体魄兮。

形式: 四言诗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