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华

犹记午桥边,曾吟太华莲。

浮生春梦耳,山色故人然。

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

何时身此境,濯我以清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还记得在午桥边的日子,曾经吟咏过太华山的莲花。
如梦般的短暂人生,只有山色依旧如旧友般熟悉。
碧绿的雨滴洒落在层层山峦上,青翠的一抹烟雾横卧天际。
何时能再次身临其境,让清泉洗涤我的身心。

注释

午桥:地名,古代桥梁,这里代指过去的某个地点。
太华莲:太华山的莲花,象征高洁或美好的回忆。
浮生:形容人生短暂且虚幻,如梦一般。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山色,暗示长久不变的关系。
翠滴:形容绿色浓郁,像雨滴一样。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峦。
一抹烟:淡淡的烟雾,形象描绘山景。
濯:洗涤,清洗。
清泉:清澈的泉水,象征清洁和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情吟咏。首句"犹记午桥边,曾吟太华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午桥畔吟唱太华之巅莲花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浮生春梦耳,山色故人然"则通过"浮生"比喻世事无常,而"春梦"象征虚幻不实,但山色的静谧与故人的温情却历久弥新,不曾改变。

"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中,"翠滴"形容雨水如翠玉般清澈,"层峦"则是连绵不断的山峦。"青横一抹烟"描写了远处山峦间飘逸的青色云烟,这些景致共同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何时身此境,濯我以清泉"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重返那个环境,用那清澈的泉水洗净自己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往昔情感的追忆,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纯净心灵的深切情怀。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谒南岳

来谒衡岳山,未穷衡岳境。

爇香赤帝殿,恭祈国寿永。

婆娑禹指山,仅窥虬龙影。

分枝万派别,功与天地准。

悦亭万竹间,倚丘甫俄顷。

披云挹苍翠,俗虑须苏醒。

王事属有程,山容看难尽。

归来短篷底,梦断青松径。

云开为韩子,雪霁朱张咏。

必如三先生,人与此山称。

我生等培塿,安敢乔岳并。

好峰七十二,讵可一朝竟。

男儿万里眼,长啸付一瞬。

终朝摘星斗,寘身祝融顶。

形式: 古风

雪夜不寐偶成(其一)

底事阳和尚未回,书云已久未逢梅。

忽然风递清香至,花在谁家园里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湘南楼落成和林书记韵

乐郊从昔推南州,今控西鄙犹心喉。

碧虚境界富登览,前贤故址存风流。

斯楼枕江屹雉堞,俯瞰寒碧潜蟠虬。

夕佳朝爽在几席,岸巾拄笏供遨头。

迩年胡雏肆狙伺,南北不间风马牛。

经营墉壑备亭障,旗鼓欢亮雄谯楼。

岿然东壁乃头角,适与壤会将谁修。

斯何时也事斯役,或者食肉非良谋。

缅怀昨梦阅十载,不谓白首重来游。

虽然左腹證日急,类舍剑栈窥江油。

视兹罅漏弗补葺,毋乃閒暇忘绸缪。

梓人馀力建重屋,吾意正岂舒吾眸。

三湘百粤类砥柱,金城额额江浮浮。

黄茅薰炙鸢堕水,不费矢镞空群酋。

畴其载笔纪崖右,落成且也陈觥筹。

筑惟甲戌继费誓,城沂亦仿书春秋。

吾皇神武光四表,自此丑类岂复能虔刘。

佳哉此诗幕中彦,孤凰一鸣惊群啾。

带篸梅雪久绝响,眼前有景君兼收。

谩搜枯腹欲貂续,祗觉颜汗包骍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登四望亭观雪

踏雪一登城上亭,山川草木亦精神。

不知四面孰为水,但见一般俱是春。

此际全然许和气,于中何处有纤尘。

我来谩啜茶儿去,疑是神仙境界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