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南岳

来谒衡岳山,未穷衡岳境。

爇香赤帝殿,恭祈国寿永。

婆娑禹指山,仅窥虬龙影。

分枝万派别,功与天地准。

悦亭万竹间,倚丘甫俄顷。

披云挹苍翠,俗虑须苏醒。

王事属有程,山容看难尽。

归来短篷底,梦断青松径。

云开为韩子,雪霁朱张咏。

必如三先生,人与此山称。

我生等培塿,安敢乔岳并。

好峰七十二,讵可一朝竟。

男儿万里眼,长啸付一瞬。

终朝摘星斗,寘身祝融顶。

形式: 古风

翻译

来到衡山拜访,衡岳美景还未尽。
点燃香火拜赤帝殿,虔诚祈祷国家长寿。
婆娑的禹帝手指向的山,只能看到蛟龙般的身影。
山势分支成万派,功劳与天地相匹敌。
在悦亭间,置身万竹丛中片刻。
拨开云雾欣赏苍翠,世俗忧虑需得以清醒。
公务虽有定限,山色之美难以穷尽。
归航在小舟中,梦断于青松的小径。
云开见韩子,雪后吟诵朱张诗篇。
定要如三位贤者,人品与衡山相匹配。
我生如小土丘,怎敢与高山并论。
七十二座好峰,岂能一日游遍。
男儿眼界开阔,豪情壮志转瞬即逝。
整日摘星辰,置身祝融山顶。

注释

衡岳:衡山。
境:景色。
爇香:点燃香火。
赤帝殿:赤帝祭祀的殿堂。
恭祈:虔诚祈求。
国寿永:国家永远长寿。
婆娑:姿态婆娑。
虬龙影:似龙的身影。
功与天地准:功劳与天地相当。
悦亭:愉快的亭子。
俄顷:片刻。
俗虑:世俗忧虑。
苏醒:清醒。
王事:公事。
山容:山景。
归来:返回。
青松径:青松小路。
云开:云散。
韩子:韩姓之人。
朱张:朱张,古代学者。
三先生:三位贤者。
人与此山称:人的品格与山相称。
培塿:小土丘。
乔岳并:与高山并列。
好峰七十二:七十二座好山峰。
竟:全部游览完。
男儿万里眼:胸怀壮志的男子。
长啸:大声呼啸。
寘身:置身。
祝融顶:祝融峰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衡山的景象和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开篇“来谒衡岳山,未穷衡岳境”表明诗人开始了对衡山的参拜,但尚未完全领略其全貌。紧接着,“爇香赤帝殿,恭祈国寿永”则是诗人在赤帝庙中上香祈愿,希望国家长久安宁。

“婆娑禹指山,仅窥虬龙影”这一句通过对比传说中的巨人禹和神秘的龙来形容衡山之雄伟与神秘。山川蜿蜒,宛如龙蛇,其壮观令人只能窥见一斑。

“分枝万派别,功与天地准”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赞叹,认为其造化之功与天地相当。这不仅描绘了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悦亭万竹间,倚丘甫俄顷”中,“悦亭”应是指一处宜人的建筑,与周围万竹环绕,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画面。诗人倚靠在丘陵之上,享受着这片刻的安逸。

“披云挹苍翠,俗虑须苏醒”则是诗人呼吁世人要从日常的烦恼中觉醒过来,去欣赏和领略自然界的美好。这里的“披云挹苍翠”形容了山色变幻,与前文中的万竹间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叹。

接下来的“王事属有程,山容看难尽”则是说国家的大事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而衡山的壮丽景色却是无穷无尽的,看不厌也描绘不完。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与世间繁文复杂相比较时的偏爱。

“归来短篷底,梦断青松径”中,“归来”指的是游览结束返回,“短篷底”可能是指回到简陋的住所,而“梦断青松径”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程的美好记忆即将告一段落。

“云开为韩子,雪霁朱张咏”这一句通过对比古代的两位文学家韩愈和朱熹,来赞叹自己在山中获得灵感后的文采飞扬。这里的“云开”和“雪霁”形容了天气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明朗与澄清。

“必如三先生,人与此山称”则是说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的某些高士一样,与这座山相得益彰,名声并传。这里的“三先生”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隐逸之人,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对自然的敬仰与诗人的情怀不谋而合。

最后,“我生等培塿,安敢乔岳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能够与这座伟大的山相提并论感到骄傲和不可思议。这里的“培塿”可能是指小土堆,而“乔岳”则是对衡岳之雄伟的称颂。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尤其是衡山这座名山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雪夜不寐偶成(其一)

底事阳和尚未回,书云已久未逢梅。

忽然风递清香至,花在谁家园里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湘南楼落成和林书记韵

乐郊从昔推南州,今控西鄙犹心喉。

碧虚境界富登览,前贤故址存风流。

斯楼枕江屹雉堞,俯瞰寒碧潜蟠虬。

夕佳朝爽在几席,岸巾拄笏供遨头。

迩年胡雏肆狙伺,南北不间风马牛。

经营墉壑备亭障,旗鼓欢亮雄谯楼。

岿然东壁乃头角,适与壤会将谁修。

斯何时也事斯役,或者食肉非良谋。

缅怀昨梦阅十载,不谓白首重来游。

虽然左腹證日急,类舍剑栈窥江油。

视兹罅漏弗补葺,毋乃閒暇忘绸缪。

梓人馀力建重屋,吾意正岂舒吾眸。

三湘百粤类砥柱,金城额额江浮浮。

黄茅薰炙鸢堕水,不费矢镞空群酋。

畴其载笔纪崖右,落成且也陈觥筹。

筑惟甲戌继费誓,城沂亦仿书春秋。

吾皇神武光四表,自此丑类岂复能虔刘。

佳哉此诗幕中彦,孤凰一鸣惊群啾。

带篸梅雪久绝响,眼前有景君兼收。

谩搜枯腹欲貂续,祗觉颜汗包骍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登四望亭观雪

踏雪一登城上亭,山川草木亦精神。

不知四面孰为水,但见一般俱是春。

此际全然许和气,于中何处有纤尘。

我来谩啜茶儿去,疑是神仙境界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登寿沙和抑斋韵

境占祝融胜,镇从盘古来。

车航一都会,鼎鼐几楼台。

远水便鸥狎,前峰约雁回。

当思牧民意,保养甚于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