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半日断梅雨,两山生火云。
窗明书少蠹,壁润帐多蚊。
无计清时暑,何心解世纷。
追思河朔辈,倚箑对炉熏。
此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意境和深远的哲理思考。
“半日断梅雨,两山生火云。”开篇即以鲜明的画面展示了夏季的天气变化,梅雨初断而两山间却腾起了如火般的云雾,这是对自然界突变的一种描写,也隐喻着世事无常。
“窗明书少蠹,壁润帐多蚊。”这里则转入室内,透过清澈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书案上却很干净,没有书籍上的蠹鱼,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外界的淡然以及内心的宁静。墙壁因潮湿而显得润泽,而床帐中却多了蚊虫,这是夏日常见的情景,也反映出室内外的生机勃勃。
“无计清时暑,何心解世纷。”诗人面对炎热的夏季,没有特别的计策,只能顺其自然。同时,对于世事的纷扰也无法解脱,这里体现了诗人的超然和淡泊之境界。
“追思河朔辈,倚箑对炉熏。”末尾两句,则是诗人在回忆往昔的河边生活,同时享受着倚靠在竹制品上,对着炉火进行熏烤以避蚊虫的惬意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照邻营墓牧之铭,一理融明古亦今。
政为后先同此觉,不将生死动其心。
天教棠棣分春色,地接松楸合昼阴。
自谓老身强健在,时时来和寿藏吟。
甫里相望江尽头,得邻而隐了浮休。
落花流水元无碍,野鹤孤云尽自由。
顺里委心彭泽赋,适时乘兴剡溪舟。
区区世上分蛮触,对客忘言茗一瓯。
气貌老成闻见熟,江湖指作定南针。
得书爱与世人读,选句长教野客吟。
富贵天街纷耳目,清閒地位当山林。
料君阅遍兴亡事,对坐萧然一片心。
一亩清阴覆客衣,相逢疑是草堂时。
隐然错节盘根势,欠者昂霄耸壑姿。
天遣蛰龙凭石窟,人攀巢鹘俯霜枝。
百年培植今谁属,何待岁寒然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