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后

半日断梅雨,两山生火云。

窗明书少蠹,壁润帐多蚊。

无计清时暑,何心解世纷。

追思河朔辈,倚箑对炉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半天间断了梅雨,两座山头升起烟霞般的云。
窗户明亮,书本上几乎不见虫蛀,墙壁湿润,帐内却多了许多蚊子。
无法驱散这太平盛世的炎热,也无心去理解世间的纷扰。
怀念那些在河朔之地的人们,他们在手持扇子对着炉火熏香的情景中沉思。

注释

半日:半天。
断:间断。
梅雨:初夏时节的连绵阴雨。
两山:两座山头。
生火云:升起如火的云雾。
窗明:窗户明亮。
书少蠹:书籍很少被虫蛀。
壁润:墙壁潮湿。
帐多蚊:帐内蚊子多。
无计:无法。
清时暑:清闲的夏日炎热。
何心:无心。
解世纷:理解世间的纷争。
追思:怀念。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辈:人。
倚箑:手持扇子。
对炉熏:对着炉火熏香。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意境和深远的哲理思考。

“半日断梅雨,两山生火云。”开篇即以鲜明的画面展示了夏季的天气变化,梅雨初断而两山间却腾起了如火般的云雾,这是对自然界突变的一种描写,也隐喻着世事无常。

“窗明书少蠹,壁润帐多蚊。”这里则转入室内,透过清澈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书案上却很干净,没有书籍上的蠹鱼,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外界的淡然以及内心的宁静。墙壁因潮湿而显得润泽,而床帐中却多了蚊虫,这是夏日常见的情景,也反映出室内外的生机勃勃。

“无计清时暑,何心解世纷。”诗人面对炎热的夏季,没有特别的计策,只能顺其自然。同时,对于世事的纷扰也无法解脱,这里体现了诗人的超然和淡泊之境界。

“追思河朔辈,倚箑对炉熏。”末尾两句,则是诗人在回忆往昔的河边生活,同时享受着倚靠在竹制品上,对着炉火进行熏烤以避蚊虫的惬意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题水竹弟寿山觉庵

照邻营墓牧之铭,一理融明古亦今。

政为后先同此觉,不将生死动其心。

天教棠棣分春色,地接松楸合昼阴。

自谓老身强健在,时时来和寿藏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顺适堂

甫里相望江尽头,得邻而隐了浮休。

落花流水元无碍,野鹤孤云尽自由。

顺里委心彭泽赋,适时乘兴剡溪舟。

区区世上分蛮触,对客忘言茗一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陈芸居

气貌老成闻见熟,江湖指作定南针。

得书爱与世人读,选句长教野客吟。

富贵天街纷耳目,清閒地位当山林。

料君阅遍兴亡事,对坐萧然一片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蟠松灵岩寺草堂之前旧有蟠松尤古

一亩清阴覆客衣,相逢疑是草堂时。

隐然错节盘根势,欠者昂霄耸壑姿。

天遣蛰龙凭石窟,人攀巢鹘俯霜枝。

百年培植今谁属,何待岁寒然后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