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岭表榆关路崄巇,颁条持节两无辞。
四方自是男儿事,万里归来圣主知。
碛雪旧行闲入梦,贪泉曾饮别留诗。
如今已见功名立,休忆当年一桂枝。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赠毋中舍》。从诗句来看,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赞美。
"岭表榆关路崄巇,颁条持节两无辞。"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将军或官员在边关之地接受任命,踏上征途的情景。这里的“岭表”指的是山岭与国界相连的地方,“榆关”则是古代的一个关隘名,而“路崄巇”形容道路崎岖不平。“颁条持节”意味着接受了朝廷的命令和符节,象征着权力与使命。"两无辞"表明这位将领毫无犹豫,坚决接受任务。
"四方自是男儿事,万里归来圣主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期望。“四方”指的是各个方向或广阔的世界,“男儿事”则意味着英雄壮举。而“万里归来”形容将军在远征之后凯旋,而“圣主知”则表明皇帝对其功绩的了解和认可。
"碛雪旧行闲入梦,贪泉曾饮别留诗。"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或是被赠诗者的生活片段。“碛雪”指的是边塞的积雪,“旧行”则形容军队行进的情景。“闲入梦”表明在平静中回忆往事,而“贪泉曾饮别留诗”则显示了诗人在特定的水源旁饮水,并留下了纪念的诗句。
"如今已见功名立,休忆当年一桂枝。"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朋友功成名就的祝贺,同时也提醒对方不必过分怀念过去。“如今”指的是当前时刻,“功名立”意味着事业和声望已经确立,而“休忆当年”则是劝诫对方放下过去的回忆,"一桂枝"常用来象征科举之中的成功与荣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英雄事业和功名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几年淮海叹驱驰,美拜初闻入奏时。
乍作台官劳马揖,合为巡使近龙墀。
多从此地升三字,莫向朝端说四推。
纵遇省桥休拗项,郎官班列甚喧卑。
举子竟文赋,风骚委路尘。
吾宗多警句,诗道未无人。
青眼有谁是,白头空镊频。
贾生如再召,为尔指迷津。
未还西掖旧词臣,且向南宫作舍人。
休叹贰车如竹苇,须知百日掌丝纶。
锦窠官重真殊拜,玉笋班清祇一身。
堪笑白头王小谏,握兰犹未得相亲。
闻君公事苦喧卑,红粟堆边独敛眉。
已入朝行翻掌庾,未如畿尉且吟诗。
堰头笑傲同张祜,市里优游比路随。
唯有才名藏不得,山阳留滞肯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