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五首(其三)

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

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

老耳倦声乐,病口厌杯盘。

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公务私事繁多,疲惫不堪,很少有欢乐的时光。
懒得去迎接送往的宾客,对鞭策百姓感到困难。
年老的耳朵厌倦了音乐之声,生病的嘴巴厌倦了酒食。
既然没有什么眷恋的,为何还不辞去官职呢?

注释

公私:指官方和个人的事务。
颇多事:非常多的事情。
衰惫:身体衰弱,疲惫。
殊少欢:非常少的欢乐。
鞭笞:鞭打,这里指严厉督促或管理。
黎庶:指普通百姓。
老耳:年老的人的耳朵。
倦声乐:对声音的欢愉感到厌倦。
病口:生病的嘴,意指食欲不振。
杯盘:代指酒席和饮食。
何以:为什么。
休官:辞去官职。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自咏五首(其三)》,其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倦怠和对世俗纷争的厌烦。开篇“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两句,描绘了一种繁忙而又缺乏乐趣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满与疲倦。“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则进一步展示了官场中的应酬和对待下属的困扰,这些都是诗人感到厌倦的来源。

接着,“老耳倦声乐,病口厌杯盘”两句,通过身体上的感受来强化这种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耳朵听不惯音乐的欢快,嘴里尝不出食物的甘美,进一步表明诗人对于官场生活已经感到极度的厌倦和无奈。

最后,“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则是诗人的自我提问,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反思。既然在官场中找不到让他感到留恋的事情,那么他为何还要继续这种没有乐趣的生活呢?这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更是对于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超脱,也反映出白居易个人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咏五首(其四)

一日复一日,自问何留滞。

为贪逐日俸,拟作归田计。

亦须随丰约,可得无限剂。

若待足始休,休官在何岁。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自咏五首(其五)

官舍非我庐,官园非我树。

洛中有小宅,渭上有别墅。

既无婚嫁累,幸有归休处。

归去诚已迟,犹胜不归去。

形式: 古风

自觉二首(其一)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自觉二首(其二)

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悲忧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