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十八日宿上天竺(其二)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

饶他紫金身,只是泥与草。

朝来白照面,三十二种好。

终日忙波波,忘却自家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对事物认知的层次与深度。首先,诗人通过“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如果人们仅仅从表面(色)去认识事物,那么他们所走的道路必然是错误的。这里的“色”,可以理解为外在的现象或表象,而“邪道”则指的是一种浅薄、片面的认识方式。

接着,“饶他紫金身,只是泥与草”进一步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即使一个人拥有再高的地位、财富或是物质上的奢华(比作“紫金身”),但如果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精神层面的价值(比作“泥与草”),那么这些外在的成就也毫无意义。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价值所在。

“朝来白照面,三十二种好”这一句,可能是在暗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真正的美好和价值(此处的“三十二种好”可能象征着人生的多方面美好)始终如一,如同早晨的阳光照亮人的脸庞,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平静。这不仅是对内在美好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鼓励,即无论遭遇何种境遇,都应该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最后,“终日忙波波,忘却自家宝”提醒人们,在忙碌和追求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忘记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内心的平静、真我以及真正值得珍惜的事物。这句话是对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呼吁人们在追求外在成功的同时,也不忘内省,发现并珍惜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关于自我认知、内在价值与外在追求之间的平衡问题,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山阴道

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

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

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雾中望山

雾是酲山酒,雾重山如醉。

登高气不清,万象争规避。

日无光而毛,天不昏而睡。

云影叠飞沙,风花洒空泪。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贺家池

昔闻八百里,今来八百亩。

为问袁阿宏,何如贺监不。

黄冠吾愿学,其如多八口。

形体作仆奴,礼法成枷钮。

幸尔略知识,效颦辞五斗。

强作舒眉诗,学饮宽肠酒。

所以不脱然,为身非我有。

恩爱毒其躬,父母掣其肘。

未免愧古人,青山空矫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禹穴

窆石立如人,鼻穿腰半折。

不看碑头字,那知是禹穴。

栏楯半摧残,古文尽磨灭。

山高仰瘦容,松老添孙鬣。

古屋闭狐妖,香台蹲豹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