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房并蒂莲

醉凝眸。是楚天秋晓,湘岸云收。

草绿兰红,浅浅小汀洲。

芰荷香里鸳鸯浦,恨菱歌、惊起眠鸥。

望去帆,一片孤光,棹声伊轧橹声柔。

愁窥汴堤翠柳,曾舞送当时,锦缆龙舟。

拥倾国、纤腰皓齿,笑倚迷楼。

空令五湖夜月,也羞照、三十六宫秋。

正朗吟,不觉回桡,水花枫叶两悠悠。

形式: 押[尤]韵

翻译

醉意中凝视远方,这是楚天破晓时分,湘江岸边云雾散去。
草地青翠,兰花娇艳,浅浅的小洲上景色宜人。
在散发着芰荷香气的鸳鸯栖息地,菱歌惊动了沉睡的鸥鹭。
远处的帆影孤单,桨声和船橹声轻柔悠扬。
惆怅地看着汴堤边的翠柳,它们曾见证过当年华丽的龙舟盛景。
曾经拥有绝代佳人,身姿曼妙,笑容如玉,倚靠在迷人的高楼。
空让这五湖之畔的夜晚明月,也感到羞愧,无法照亮那三十六宫的秋色。
正当我朗声吟诵,不知不觉中已划桨回转,水花与枫叶随波摇曳。

注释

凝眸:专注地凝视。
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湘岸:湘江岸边。
菱歌:采菱女所唱的歌。
锦缆:装饰华丽的缆绳。
迷楼:形容高楼或美酒名楼。
五湖:泛指江南的湖泊。
三十六宫:古代皇宫的代称。
桡:船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湖上景象,充满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愁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致的笔触,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醉凝眸"一句,通过眼神的描写,传达了诗人沉醉于美丽景色的心境。接着,"是楚天秋晓,湘岸云收"两句,将时空背景推至南国楚地的秋晨,湖岸上的云雾轻盈,让读者感受到清新的气息。

在"草绿兰红,浅浅小汀洲"中,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岸边草木和花卉的颜色,以及水中的小洲,这些生动的画面构筑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观。

接下来的"芰荷香里鸳鸯浦,恨菱歌、惊起眠鸥",诗人不仅描写了湖面的荷花与水鸟,更透露出内心的忧伤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望去帆,一片孤光"则是对远处船帆景象的描绘,寓意深长。

"棹声伊轧橹声柔"一句,以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紧接着的"愁窥汴堤翠柳,曾舞送当时,锦缆龙舟",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那些在翠绿柳树下共度的欢乐时光,如今只能在心中回味。

最后,"拥倾国、纤腰皓齿,笑倚迷楼。空令五湖夜月, 也羞照、三十六宫秋",诗人通过对女性美貌的描写,以及夜晚的湖面与古代皇宫的联想,进一步强化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一种淡远而又不失哀艳的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69)

王沂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字:圣与
  • 号:碧山
  • 籍贯:玉笥山

相关古诗词

南浦(其二)

柳外碧连天,漾翠纹渐平,低蘸云影。

应是雪初消,巴山路、蛾眉乍窥清镜。

绿痕无际,几番漂荡江南恨。

弄波素袜知甚处,空把落红流尽。

何时橘里莼乡,泛一舸翩翩,东风归兴。

孤梦绕沧浪,苹花岸、漠漠雨昏烟暝。

连筒接缕,故溪深掩柴门静。

只愁双燕衔芳去,拂破蓝光千顷。

形式: 词牌: 南浦

南浦(其一)春水

柳下碧粼粼,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

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

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

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

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

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苹花怨。

采香幽径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形式: 词牌: 南浦

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形式: 词牌: 眉妩

高阳台(其二)陈君衡游未还,周公谨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

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

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

琵琶已是凄凉调,更赋情、不比当时。

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

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

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

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