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天井西峰张鍊师所居

采薪逢野泉,渐见栖闲所。

坎坎山上声,幽幽林中语。

仙乡何代隐,乡服言亦楚。

开水净药苗,扫雪候山侣。

零叶聚败篱,幽花积寒渚。

冥冥孤鹤性,天外思轻举。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翻译

在捡拾柴火时遇到了山间野泉,渐渐发现一个隐居的清闲之地。
山上传来阵阵伐木声,幽深的林中似乎有人低语。
这仙人居住的地方不知是哪个时代隐藏起来的,村民的方言也显得古朴。
汲取清水灌溉药草,清扫积雪等待山中的朋友来访。
枯叶堆积在破旧的篱笆旁,幽静的花朵在寒冷的水边聚集。
孤独的鹤性情深远,总想着在天际轻松飞翔。

注释

采薪:采集柴火。
逢:遇到。
野泉:山间的自然泉水。
栖闲所:隐居休息的地方。
坎坎:形容伐木的声音。
山上声:从山上传来的声响。
幽幽:幽静深远的样子。
林中语:林中的说话声,这里可能指自然的声音像人语。
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比喻隐逸美好的地方。
何代隐: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开始隐藏的。
乡服:乡村的服装,这里引申为村民。
言亦楚:说话的口音古朴,有楚地特色。
开水:汲取清水。
净药苗:清洗或灌溉药草。
扫雪:清除积雪。
候山侣:等待山中的同伴或访客。
零叶:散落的叶子。
聚败篱:聚集在破旧的篱笆周围。
幽花:幽静处的花朵。
积寒渚:在寒冷的水边堆积。
冥冥:深远、高远的样子。
孤鹤性:孤独的鹤的本性。
天外:天空之外,比喻高远之处。
思轻举:渴望轻松地飞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

"采薪逢野泉,渐见栖闲所。"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寻觅隐逸之境的氛围,诗人在山中采集柴火,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处幽静的居所,这里的“渐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

"坎坎山上声,幽幽林中语。"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声音的捕捉,山中的响声和林间的低语,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又充满了生机,这里的“坎坎”与“幽幽”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了声音在自然中的回荡。

"仙乡何代隐,乡服言亦楚。" 这两句诗人似乎在追问这个山中之所到底隐藏了多久的历史,而“乡服言亦楚”则让人联想到这里的人们穿着简单,语言也带有楚地的特色,这里既有对远古仙乡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观察。

"开水净药苗,扫雪候山侣。" 这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中的日常活动,“开水”可能是指清晨从泉水中取水,而“扫雪”则是在冬季等待春天到来,这里的“药苗”和“山侣”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

"零叶聚败篱,幽花积寒渚。" 这两句是对景物的描写,“零叶聚败篱”表现了秋冬之际树木的萧条,而“幽花积寒渚”则是在严寒中依然绽放着生命力度的花朵,这里的“零”和“幽”都传达了一种淡泊与超脱。

"冥冥孤鹤性,天外思轻举。"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冥冥孤鹤性”中那只孤独的大鹤似乎成了诗人山中生活的象征,而“天外思轻举”则是诗人心中的超脱与远行之想,这里的“冥冥”和“天外”都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总体而言,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出游

少时不见山,便觉无奇趣。

狂发从乱歌,情来任闲步。

此心谁共證,笑向风吹树。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古别离

太湖三山口,吴王在时道。

寂寞千载心,无人见春草。

谁识缄怨者,持此伤怀抱。

孤舟畏狂风,一点宿烟岛。

望所思兮若何,月荡漾兮空波。

云离离兮北断,鸿眇眇兮南多。

身去兮天畔,心折兮湖岸。

春风胡为兮塞路,使我归梦兮撩乱。

形式: 古风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

望远涉寒水,怀人在幽境。

为高皎皎姿,及爱苍苍岭。

果见栖禅子,潺湲灌真顶。

积疑一念破,澄息万缘静。

世事花上尘,惠心空中境。

清闲诱我性,遂使肠虑屏。

许共林客游,欲从山王请。

木栖无名树,水汲忘机井。

持此一日高,未肯谢箕颍。

夕霁山态好,空月生俄顷。

识妙聆细泉,悟深涤清茗。

此心谁得失,笑向西林永。

形式: 古风

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

一见西山云,使人情意远。

凭高发咏何超遥,道妙如君有舒卷。

萦空叠景多丽容,众峰峰上自为峰。

洁白不繇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

万物有形皆有著,白云有形无系缚。

黄金被烁玉亦瑕,一片飘然污不著。

或逢天上或人间,人自营营云自闲。

忽尔飞来暂为侣,忽然飞去莫能攀。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

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

阊阖天门宜曙看,为缨作盖拥千官。

从龙合沓临清暑,就日逶迤绕露寒。

谁怜西山云,亭亭处幽绝。

坐石长看非我羁,手中欲揽待君说。

贞白先生那得知,只向空山自怡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