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

池阁初成眼豁开,眼前霁景属微才。

试攀檐果猿先见,才把渔竿鹤即来。

修竹已多犹可种,艳花虽少不劳栽。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国千钟逼老莱。

未称执鞭奔紫陌,惟宜策杖步苍苔。

笼禽岂是摩霄翼,润木元非涧下材。

鉴己每将天作镜,陶情常以海为杯。

和君诗句吟声大,虫豸闻之谓蛰雷。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居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池阁初成眼豁开”一句,设定了一种新建成的水阁环境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接着,“试攀檐果猿先见,才把渔竿鹤即来”,则是通过攀爬树梢寻找果实和提竿钓鱼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修竹已多犹可种,艳花虽少不劳栽”两句,表达了对园林美化的不断追求,即使竹子已经很多,还可以继续种植;即便鲜花不多,也无需费力去种植。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有着细腻的感受和珍视。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国千钟逼老莱”两句,则是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其中,“南昌一榻”指的是晋代文学家汤泽在南昌的一次宴席,而“楚国千钟”则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项王酒宴之盛。

“未称执鞭奔紫陌,惟宜策杖步苍苔”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表达。未曾持鞭急驰于皇宫之路,只适合手持拐杖于青苔小径上散步。这是对世俗功名的一种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喜爱。

“笼禽岂是摩霄翼,润木元非涧下材”两句,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自视为有才华但未被发现的人。将自己比作被囚禁的飞鸟和生长在山涧中、不为世所用的好木材。

“鉴己每将天作镜,陶情常以海为杯”两句,是对个人修养与情感世界的一种表达。自我反省如同用天空作为镜子,陶冶自己的情怀,如同以大海为酒杯一样豪放。

最后,“和君诗句吟声大,虫豸闻之谓蛰雷”则是对与友人相互吟咏诗句的美好时光的描述。其中,“虫豸闻之谓蛰雷”,形容诗词音韵如同惊雷一般,让听者感到震动。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个人才华与情怀的独到理解。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和刘评事送海禅和归山

衲外元无象,言寻那路寻。

问禅将底说,传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浅,难休一室深。

伏魔宁是兽,巢顶亦非禽。

观色风驱雾,听声雪洒林。

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御沟柳

律到御沟春,沟边柳色新。

细笼穿禁水,轻拂入朝人。

日近韶光早,天低圣泽匀。

谷莺栖未稳,宫女画难真。

楚国空摇浪,隋堤暗惹尘。

如何帝城里,先得覆龙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伤硖石县病叟

无子无孙一病翁,将何筋力事耕农。

官家不管蓬蒿地,须勒王租出此中。

形式: 七言绝句

乱后逢李昭象叙别

李生李生何所之,家山窣云胡不归。

兵戈到处弄性命,礼乐向人生是非。

却与野猿同橡坞,还将溪鸟共渔矶。

也知不是男儿事,争奈时情贱布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