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谣(其二)除虎窟

除虎窟,虎皆散亡龙睡穴。

湖南海北广东西,千里如今无白骨。

无白骨,人何忧?每每旧屯田,年年稻花秋。

我所思兮,龙江水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宜山谣(其二)除虎窟》由元末明初的诗人谢应芳创作,通过描绘除掉虎窟后,虎尽龙眠的景象,展现了社会秩序恢复后的和平与安宁。诗中“除虎窟,虎皆散亡龙睡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虎被驱逐的情景,象征着邪恶力量的消逝。接着,“湖南海北广东西,千里如今无白骨”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千里之地不再有战争的痕迹,没有了白骨累累的悲惨景象。

“无白骨,人何忧?”这一问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指出在没有白骨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感到无忧无虑。接下来,“每每旧屯田,年年稻花秋”则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田园景象,每年秋天稻谷成熟,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成果得以展现,预示着丰饶与希望。

最后,“我所思兮,龙江水流”一句以龙江水的流动作为结尾,既是对当前和平景象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和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宜山谣(其三)枯桑

枯桑枯桑,徒为我薪。煮石弗糜,曷以食人?

廪发于官,我命乃续。谁其主之?伊人如玉。

伊人如玉,孚及豚鱼。诏我妇子,偿粟勿渝。

厥粟固偿,厥德靡忘。我怀伊人,于羹于墙。

形式: 四言诗

宜山谣(其四)霹雳斧

霹雳斧,行天诛,百灵奔走群丑除。

磔枭獍,醢䝟貐,招徕角端舞驺虞。

日月两山明,畏境成康衢。

形式: 古风

宜山谣(其五)坎井蛙

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虾蚬门,怒腹气何在?

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

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形式: 古风

宜山谣(其六)生子以尹名

生子以尹名,有田须力耕。

昔忧公租重,今喜公租轻。

穷阎杼轴具,当路钧衡平。

焦冥覆盆下,睹此白日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