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人何处倚渔竿,百顷清潭浸碧寒。
不动一波疑水定,中涵万象觉天宽。
山将螺髻堆铜镜,月借玻瓈现玉盘。
莫作窈深无底看,是间应有卧龙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面,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姚勉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赏。首句“幽人何处倚渔竿”,以“幽人”(隐士)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他想象着那位隐者在碧潭边悠然垂钓的画面。
“百顷清潭浸碧寒”进一步描绘了潭水的清澈与寒冷,给人以清凉宁静之感。接下来,“不动一波疑水定”,通过静态的水面,传达出一种禅意,仿佛连水波都停止了流动,象征着心境的平静与定力。
“中涵万象觉天宽”则寓言丰富,水中的倒影仿佛包容了天地万物,让人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内心的开阔。山峦如螺髻般环绕,如同铜镜中的倒影,月亮映照在潭面,犹如玉盘,增添了神秘与诗意。
最后两句“莫作窈深无底看,是间应有卧龙蟠”,提醒读者不要仅从表面看到潭水的深邃,暗示其中可能隐藏着未被发掘的深意或才华,犹如潜藏的卧龙等待时机腾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碧潭的景色,寓言丰富,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寓了诗人的人生哲理和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不详
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成一,、飞卿。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
衡门选龙首,摸索未容易。
龙首许黄扉,却亦非难事。
济物乃素心,好爵岂予志。
时来亦不辞,焉用早谀媚。
仙在虚怀不可知,神仙有口欲何为。
餐风吸露嚣尘表,说地谈天烂醉时。
不带一星烟火气,尽饶三寸帝王师。
到头莫把真机泄,静默元来未是痴。
一点灵虚镜样明,只须提掇要常醒。
微几才动先知吉,万象交森独测灵。
至寂静中能有感,遍酬应后却无形。
死灰枯木都非法,但读吾儒一字经。
一别丹霞洞,何年到此邦。
犬随烧药鼎,鹤伴改诗窗。
谈柄风生席,清标月在江。
西山闻欲隐,来访鹿门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