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宜山在城西五十里有德庆庵在其下穹窿山福顺寺长老绍尧翁作诗取以雅宜为号求诗

雅宜山低一拳石,气压华嵩千丈碧。

不论城市与林丘,爱山例是诗人癖。

寒泉修竹苍崖底,青山解与高人语。

花落猿吟总是机,举似山僧尽成句。

山僧来献诗人号,百种不如山色好。

德庆禅床明月夜,馆娃人海红尘晓。

我知山心雅好静,荦确不容车马造。

草堂宜雨又宜晴,藜杖芒鞋时一到。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势低矮如一拳石,气息压过华山千丈翠绿。
无论是城市还是山林丘壑,热爱山水是诗人的天性。
寒冷泉水旁修竹苍翠崖下,青山似乎懂得与高洁之人交谈。
花开花落,猿猴长鸣,皆成诗意,向山僧展示都成佳句。
山僧献上诗人之名,但山色之美百般胜过。
在德庆禅床上度过明月之夜,馆娃宫中则是红尘拂晓。
我深知山的内心喜好宁静,崎岖之地不欢迎车马喧嚣。
草堂适宜雨后晴空,手持藜杖芒鞋,我时常来访。

注释

雅宜:适宜,相配。
一拳石:形容山势低矮。
华嵩:华山和嵩山,均为名山。
诗人癖:诗人的爱好或特性。
寒泉:清凉的泉水。
高人:品格高尚的人。
红尘:指世俗世界。
荦确:形容山石粗砺。
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芒鞋:草鞋,简易的鞋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宁静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雅宜山低一拳石”形象地写出山势的秀美,仿佛低矮的石头也因山的雅致而显得别有风味。接着,“气压华嵩千丈碧”一句,通过对比,赞美了此山的气势,比华山嵩山还要碧绿清朗。

诗人强调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山林,他都偏爱山的风雅,这是诗人的天性使然。“寒泉修竹苍崖底,青山解与高人语”描绘了山中的幽深环境,泉水、修竹和青翠的山崖,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似乎青山能理解并回应高洁之士的心声。

“花落猿吟总是机,举似山僧尽成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才情,即使是花落猿鸣,也能触发他的诗意灵感。山僧献上“雅宜”之号,诗人认为山色之美远胜过任何世俗的称号,他在德庆禅床度过明月之夜,与世隔绝,而在馆娃之地的红尘晓色中,他仍然保持着对山的深情。

最后,诗人揭示了自己对山的真挚情感,山的宁静与质朴不容车马喧嚣,他喜欢在雨后晴天漫步草堂,手持藜杖芒鞋,自在地探访山的每一个角落。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新移瑞香不得雨有叹

瑞香儿女花,艳洁而芳妍。

得之古精庐,移置列槛前。

易地费人力,不出花自然。

深虑本先拨,枝叶随之颠。

是时夏久旱,不雨龟坼田。

林木且忧枯,弱植岂自全。

既已厄于人,况复遭此天。

天与人仇之,命也花自怜。

井筒灌朝夕,小润培芳年。

封植岂无心,荣枯自有缘。

何时回春风,笑挽司花仙。

携手共樽酒,醉卧云锦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阙题

区区抱瓮不辞劳,俯仰安能似桔槔。

儿子从教耀车服,丈夫何用树旌旄。

但思有酒身无事,始信求田策最高。

妄想虚憍无处著,退然敛手是英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察罕布哈忠翊父殁王事母表门闾本官弃职侍养守制三年一门节孝人所难能作诗美之

王气初不限中华,至性未尝根六籍。

门闾节行世所钦,父子忠孝天应惜。

连环解玉理坚致,老蚌剖珠光的皪。

伯也执殳万人敌,血染征衣归不得。

空留明镜照孤鸾,妾颜如花心如石。

鬒云渐变蚕丝白,蓬首何曾御脂泽。

北堂手植忘忧草,幸有斑衣可娱老。

不须遣使寄当归,儿无远志归来早。

事亲日短当爱日,祇今三年已素鞸。

宰予衣锦殊未安,温峤绝裾非小失。

形式: 古风

题万户府瑞麦图

河中之野木连理,文人作颂何所美。

鲤湖之水莲双葩,史臣纪异不足誇。

木叶饥来岂堪食,莲花远观空有色。

由来上瑞是丰年,芙蓉池外麦连天。

一茎三穗攒秀颖,好事军中万口传。

阅武堂成政多暇,刀剑不如牛犊价。

老农啖饭看升平,奇祥异产从天下。

香饵先收夏陇云,雪匙可卜秋田稼。

绝怜西蜀杜参谋,困饥空怀当世忧。

崆峒麦熟无人穫,且问王师休未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