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眼

寄身虽闲念未除,敌念赖有前贤书。

如何昏花接旬月,古史散落经耘锄。

我知禀赋分量浅,费出稍泰寻空虚。

衣服饮食悉若此,耳目形体应相如。

此如用多随困阙,不似缓节安虚徐。

解衾卧稳省开目,细琐悉悉分虫鱼。

异时意气尚掀举,欲取功烈规名誉。

从天且乞一双眼,此外不敢求赢馀。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病眼》。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述自己因为眼睛生病而无法阅读书籍的苦恼,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以及对前贤遗留下来的智慧的依赖。

首句“寄身虽闲念未除”表明虽然身体有闲暇,但心中却始终挂念着某些事情,这里暗指的是阅读书籍的愿望。紧接着,“敌念赖有前贤书”则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先贤留下的书籍来安慰自己的思绪。

“如何昏花接旬月,古史散落经耘锄”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病无法阅读的痛苦,以及书籍被忽视、遗失的情景。这里,“昏花”指的是眼睛看不清楚事物,而“旬月”则是时间的流逝;“古史散落经耘锄”则形象地比喻了书籍被人忽略,随风飘散。

在接下来的两句“我知禀赋分量浅,费出稍泰寻空虚”,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在眼病的情况下无法深入学习的无奈。这里,“我知”是自信地表示诗人对自己的认知有所了解,而“禀赋”则指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分量浅”则意味着这种知识积累不够深厚。

随后,诗人写道:“衣服饮食悉若此,耳目形体应相如。”这里他用平淡的日常生活比喻来表达对知识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看法。衣服饮食代表了基本的生存需求,而“耳目形体”则象征着感官和身体的完整。

“此如用多随困阙,不似缓节安虚徐。”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在眼病的情况下,他无法像往常那样轻松地获取知识,只能随遇而安,接受现状。

最后,“解衾卧稳省开目,细琐悉悉分虫鱼。异时意气尚掀举,欲取功烈规名誉。”诗人写到自己虽然在病中,但仍旧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他内心对于成就和荣誉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因眼病而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知识、文化和个人成就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病痰有感

气堙风贯血行迟,运用工夫了不知。

待尽生涯蚕作茧,就衰榜样发缲丝。

稍因对酒头先眩,未是多行力早疲。

更若寻思年少戏,如何不送老头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读中兴颂碑

峨峨蜀道艰难路,万里行人走征戍。

招摇夜发川谷惊,回首长安满烟雾。

朔方日已催天明,朱辉散射朝霞升。

旌旗指顾豺虎静,风雨汛扫烟云清。

臣能奸君子诈父,身有妖雏不知顾。

江中鹿死始悲嗟,帐下猪惊犹躁怒。

万年枝上春风回,明明九庙无风埃。

扶鞋缀组命书重,崇邑大县华封开。

如何李父干天路,祸未单诛已交恶。

子仪不保坟土乾,淮阳岂为幽燕惧。

太宗功业三代前,煌煌建立今古传。

两宫哀笳十五曲,至今谈者犹潸然。

形式: 古风

逢伯氏旧鹤代赋

引啄苔池浴素翎,野田人远见精神。

羽翰未到青霄路,料汝犹能忆故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陪徐狄二子出东郊即事

与君同酸苦,思得一散愁。

散愁何所适,共作郭外游。

是时穷冬节,寒威未肯收。

茫茫一望间,丰瑞弥阡畴。

老农挟雉子,嬉戏寻朋俦。

问之向人语,明年报有秋。

淮南尘土地,高原少车沟。

夏苗率畏旱,冬雪苦不优。

若呈盈尺白,卒岁无所忧。

常闻争战后,天意不自由。

人心结恨愤,阴阳不旋流。

皇天佑邦家,予赉遍九州。

将欲扫凶丑,先为除凶蟊。

况此甸服内,大驾方豫游。

赐之仓箱实,始应政事修。

所以田野间,老农获歌讴。

愁中闻此语,悦如去罝罦。

未谙鼎馈食,亦宜保乾糇。

回头顾二子,不用自拘囚。

往来茅舍酒,三酌更献酬。

枯肠得滑润,一笑散孤幽。

放怀了无闷,万事皆悠悠。

晚归足益健,自喜筋力柔。

归见城中人,揣我将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