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先生梦长髯道士手挈一囊贮罗浮山遗之纪之以诗黄子汉人奇其事继以长歌予见而复奇之赋此以广其志

道学先生生妄想,默与飞云互来往。

识神打破无极圈,钻入枕头呈伎俩。

长髯道士白沙翁,一主一宾非有两。

函盖乾坤括作囊,大地名山失高广。

四百馀峰掌握间,袖中出入供幽赏。

入囊见山出见囊,握手作拳拳作掌。

卷舒由我更由谁,授受分明如影响。

恍兮惚其中有物,惚兮恍其中无象。

日轮飞出海门东,天鸡啼破妄中妄。

何如芥子纳须弥,留与虚空为榜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道学先生与长髯道士之间的奇妙梦境,通过象征手法展现了心灵与宇宙的深刻联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如“无极圈”、“枕头”、“囊”、“芥子”、“须弥山”等,旨在探讨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在宇宙中的位置。

首句“道学先生生妄想,默与飞云互来往”,开篇即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他们超脱世俗的想象空间。接下来,“识神打破无极圈,钻入枕头呈伎俩”,通过“识神”这一概念,暗示了对内心深处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与行动。

“长髯道士白沙翁,一主一宾非有两”,描述了两位角色之间的互动,强调了心灵层面的交流而非表面的对立。接着,“函盖乾坤括作囊,大地名山失高广”,进一步展示了心灵与宇宙的融合,将广阔的世界收于无形之中,揭示了个体与宇宙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

“四百馀峰掌握间,袖中出入供幽赏”,形象地描绘了心灵的自由与广阔,仿佛能够随心所欲地探索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而“入囊见山出见囊,握手作拳拳作掌”,则通过一系列动作的转换,展现了心灵状态的变化与自我认知的过程。

“卷舒由我更由谁,授受分明如影响”,强调了个体在心灵成长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决定性,同时也暗示了与外界的互动与影响。最后,“恍兮惚其中有物,惚兮恍其中无象”,通过对比恍惚与清晰的状态,表达了对存在本质的探索与理解。

“日轮飞出海门东,天鸡啼破妄中妄”,以自然景象作为象征,寓意着真理的揭示与内心的觉醒。而“何如芥子纳须弥,留与虚空为榜样”,则以小见大,强调了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统一,以及个体在宇宙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心灵与宇宙、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成长与觉醒。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哲学、宗教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对人类精神追求的赞美与向往。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邓母吴太君

昔有高人吴仲书,笔花幻出真芙蕖。

兴来赠我一大轴,画工如山逊不如。

我时握手发大笑,多君厚意非区区。

山僧本是种莲者,识得莲花真与假。

真花非色亦非空,不用丹青更图画。

西方圣人老画师,万法惟心心不知。

虚空作纸须弥笔,香水之海为墨池。

写作莲花花九品,五色五光空五蕴。

有人直下便承当,垂手提携亲接引。

先生领话无几何,翻身跳出莲花涡。

一花一叶独留赠,连枝同气仙陀婆。

仙婆去后谁堪似,阿姥逢僧发欢喜。

古佛巍巍金色身,留与宝光受瞻礼。

大兴佛事非偶然,檀那不取功德天。

金银台上七宝地,一超直到燃灯前。

燃灯含笑受记莂,清净流璃贮明月。

刹那现作居士身,珍重重来为君说。

君家有凤栖梧桐,九苞养就翔高风。

阶前手植三珠树,众雏鸣和何嗈嗈。

归时踏著来时路,佛光佛寿长如故。

白莲池上笑相逢,万德庄严金色聚。

殷勤寄语女丈夫,曾见而兄领话无。

文殊不出女子定,待我罔明来更苏。

形式: 古风

送容西渡典教饶平

先生于我称世友,曾记鸡坛逐游走。

绛帐趋庭莱子衣,玄亭问字侯芭酒。

酒阑舞罢各西东,阶前老树摇悲风。

大鱼化鹏奋奇翼,鸴鸠斥鴳随飞蓬。

路旁车笠一相见,云泥惆怅何匆匆。

前年客自冈州至,闻说园林多胜事。

凿池引水种莲花,叠石为山起平地。

主人爱道不爱金,布地延僧宣妙义。

寄语能来及早来,尘世閒人閒不易。

我闻客语信还疑,琼林讵有鹪鹩枝。

山僧只合居岩谷,国士筵中实不宜。

缄书报命无可说,大笑还山弄明月。

葭苍露白正怀人,香浦秋风又离别。

琴书满戴广文船,倾城祖饯车骈阗。

摩挲老眼烟霞外,新诗遥寄水云边。

我闻饶平好山水,东去潮阳方百里。

昌黎过后寂无人,八代文章凭振起。

莫道先生官秩卑,圣朝重道先尊师。

莫道先生致身晚,白首青云兴不浅。

莫道先生斋舍清,拥书万卷当百城。

莫道先生薪俸薄,苜蓿晶盐堪细嚼。

先生行矣勿复道,济溺起衰非草草。

暂时别却好园林,直向环桥采芹藻。

芹藻何如池上花,一度繁华一枯槁。

功成名遂早归来,只恐寻僧僧已老。

形式: 古风

挽香山毛果泉

我忆东林池上水,浸地涵天清彻底。

我忆东林池上人,珠圆玉润时相亲。

果泉居士居其一,秋水为神玉为骨。

有时过我讲老庄,从容入室先升堂。

有时过我习禅定,磨破瓶砖成古镜。

有时过我出新诗,琳琅照壁光离离。

有时过我作佛事,四相三轮通二谛。

我来久住识人多,檀门熟道频波波。

三生石上见宾主,口虽不言心默许。

一朝别去两三年,水在池中月在天。

东林寂寞池水竭,天低月落琼枝折。

琼枝折兮林木空,桑榆影薄来悲风。

野人近住鹅潭上,潭上云山互相向。

一片閒云万里心,高山流水谁知音。

子期欲铸黄金贵,独抱无弦望天裔。

一弹别鹤与孤鸾,回首东林如隔世。

果泉居士知未知,黄梅路上遥相期。

种松道者今何去,乘愿重来尚未迟。

形式: 古风

郑珠江太史还京过大通话别赋此以赠

白衣留却别大颠,玉带输将还野禅。

两人可一不可再,古今浩浩争流传。

何如珠江郑太史,早向儒门契宗旨。

金鳞跃出凤池头,亲见龙颜动欢喜。

大通古寺塪井蛙,泥涂汨没随鱼虾。

一声打鼓送官客,笑杀城中白鼻騧。

由他笑,由他骂,智珠擎出请酬价。

等閒不值半文钱,用时光照四天下。

不落有,不落空,不在西,不在东,只在当人掌握中。

何用留衣与留带,木樨花下来香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