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郎中使浙

凤书天上至,龙节日边催。

两越乘槎使,三都作赋才。

路人傍树断,心逐暮江回。

绿水樵人宅,青蘋钓客台。

山寒金粟落,岩静玉华开。

月照方穷谷,春深已劫灰。

观风寻禹穴,题石面天台。

多少长安侣,看君奏草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使者出使浙地的场景与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凤书天上至”,以凤书喻使者之尊贵,象征着朝廷的重视与使命的神圣。接着“龙节日边催”则以龙日比喻时间的紧迫,暗示出使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两越乘槎使,三都作赋才”两句,既赞美了使者和文士的才能,也暗含了对两地文化的尊重与向往。接下来的“路人傍树断,心逐暮江回”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与心境,路旁树木与归途的江水,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绿水樵人宅,青蘋钓客台”进一步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绿水环绕,樵夫居所,青蘋之上,钓鱼之人悠然自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和谐之美。随后的“山寒金粟落,岩静玉华开”则将视线转向山林,寒山之中金黄色的果实掉落,岩石间洁白的花朵绽放,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月照方穷谷,春深已劫灰”这两句对比强烈,月光下的深谷与历史的沧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最后,“观风寻禹穴,题石面天台”则表达了对古代圣贤遗迹的追寻与敬仰,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使者出使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午日同李于鳞游天宁寺

得尔逃名者,今辰又少林。

山高杨柳细,路险薜萝深。

古塔已凋翠,祗园曾布金。

谈经群鸟下,听法一龙吟。

舍利光难灭,菩提迹岂沉。

空虚能悟性,情净不依心。

云竹窥禅相,风皇度梵音。

僧来看果结,酒至对蒲斟。

世事形骸苦,浮生日夜侵。

慈航如可渡,同此谢朝簪。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赋得边马有归心

万骑下青海,三军赋紫荆。

浮云朝出塞,细柳夜归营。

汉剑繁星坠,胡笳落月惊。

千金投笔吏,百战弃繻生。

骏骨凄烽火,雄心老甲兵。

长堤遍芳草,何处识咸京。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病中茂秦见过

两月文园病,千门落叶声。

客能携杖至,谁复倒衣迎。

日月朱颜失,行藏短发生。

芙蓉消渴采,蟋蟀向愁鸣。

几上分芝木,江间忆杜蘅。

青编妨吏事,白雪损时名。

久卧知朋好,何才荅圣明。

未应沧海路,终负野鸥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寄魏山人

谁识忘机者,当年削迹人。

羊裘宁负汉,龙剑不游秦。

明月青藜杖,秋风白鹭巾。

江华能自主,世故久相宾。

玄发三千丈,浮生六十春。

少微久寂寞,今复在垂纶。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