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友陈无己有立春诗云朱门谁送青丝菜下里难酬白雪歌颇为都下诗人所称今日立春诵之而作

地下修文几岁郎,尚怜有子已争行。

青丝盘到特挥泪,红锦诗馀合断肠。

安得见予今议论,果谁识子古文章。

从兹花发知多少,试访彭门旧讲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他在地下默默耕耘多年,仍然疼爱有子已崭露头角。
青丝如丝般缠绕,想起往事不禁落泪,红艳的锦绣诗篇更令人肝肠寸断。
何时能再见你才华横溢,讨论学问,谁能真正理解你的古文造诣。
从此花开无数,试问还能否重访那彭门的旧讲堂?

注释

修文:指读书、写作,修养学问。
尚怜:仍然怜爱。
挥泪:流泪,表达感慨。
红锦诗:形容华丽的诗篇。
议论:学术讨论,见解交流。
古文章:古代的文学作品或学问。
花发:花开繁盛,比喻人才辈出。
彭门:地名,可能指特定的地方。
旧讲堂:昔日的教学场所,可能有怀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对亡友陈无己的悼念之作。诗中表达了对陈无己才华横溢却早逝的惋惜之情。首句“地下修文几岁郎”暗示了陈无己生前致力于学问,年纪轻轻就展现出非凡才情。接着,“尚怜有子已争行”表达了对陈无己身后留下子女的关怀,即使他已离世,他的精神和才华仍在后辈中延续。

“青丝盘到特挥泪,红锦诗馀合断肠”两句,通过描绘陈无己的文学成就和遗作,表达了诗人读其诗文时的悲痛之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哀愁。“青丝”象征着陈无己的青春才华,“红锦诗”则指他的锦绣诗篇,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诗人感慨万分:“安得见予今议论,果谁识子古文章。”他遗憾自己再也无法与陈无己共同探讨学问,世间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并欣赏他的绝世文章呢?最后,“从兹花发知多少,试访彭门旧讲堂”以春天的花开象征时光流逝,诗人怀念起陈无己生前讲学的地方,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过去的追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亡友的追忆和对其才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逝者深深的哀思。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子强赋诗还张簿与予唱和诗卷复用韵谢之

同时先后避风尘,异县相看意更亲。

不武可知难陷阵,片文安得易容身。

胡儿去喜添新恨,燕子来惊问故人。

何处有诗能自胜,赖君揖客赏阳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山行微雨对花觉秦少游山路雨添花之语为佳因有感于斯人

今日山行花畔语,故人佳句雨添花。

瘴来首秃成累鬼,梦里怀铅称史家。

轻薄扬州真可笑,贤良汉殿更堪嗟。

宁知用短难鸣者,只得身存下泽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为客

为客淮南望上京,祥烟不远恨峥嵘。

居人避湿开门晚,宿鸟眠寒择木惊。

波浪无时潮失信,关河有盗梦非情。

不知归计何从得,碧颍青嵩画未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书何贡士居

吟兴随花发,高帘对雨疏。

人家南郭外,云出北窗虚。

笋蕨何时歇,诗书几世居。

我来怀旧隐,便拟返柴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